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隆万盛世 > 1179突袭

1179突袭

    「调头吧,我们回去。」


    通过千里镜,俞大猷仔细观察了勃固港以后,下达了返航的命令。


    甲板上水手们开始忙碌起来,一些人直接攀爬上桅杆,和下面的人一起配合调整风帆。


    来到这里是顺风而行,自然容易操控,只需要控制风帆的迎风面就能让福船在大海上航行。


    现在返航就要逆风而行,当然这也并不是办不到。


    大福船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海船虽然都是帆船,但并非只能顺风而行,否则也不会有迎风破浪这样的成语出现。


    帆船迎风破浪的关键在于调整帆的角度和船的方向,以及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


    当帆船迎风时,为了前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利用风力。


    首先,通过调整帆的角度,使帆受到足够的风力,同时转向迎风角大约45°,这样帆就会受到足够的风力,使帆船能够迎风前进了。


    这种利用风力的方式基于伯努利原理,即气体流速小的一侧对流速大的一侧产生一个侧向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静压力,使得帆船在迎风航行时能够前进。


    此外,为了更好地控制船的方向和速度,还需要调整船帆的重心,使船体在迎风航行时只剩下极少的侧倒力量,从而大部分力量偏向了向前行进。


    这种调整包括将帆稍微放松一些,角度稍微跑低几度,或者通过移动重量改善船的运动,比如把船头的重物集中到船到中央,高度要尽可能得低。


    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帆船在迎风条件下更有效地利用风力,实现前进。


    总的来说,帆船迎风破浪的原理和技巧涉及到帆的角度调整、船的方向控制以及利用流体力学原理,通过这些措施,帆船能够在迎风条件下有效地利用风力,实现前进。


    俞大猷座船上都是航海老手,自然不需要他亲自过问,就能很好的操控好大船。


    于是,大福船在海面上划出一个完美的圆弧,向着西面驶去。


    俞大猷此时已经上到船尾楼台上,用千里镜最后看了眼勃固港,把观察到的地形再次记忆了一遍。


    在他再次观察勃固港的时候,港口旁一处哨所里,几个穿着简陋皮甲的缅军士兵也在观察着远方这条商船。


    「守备大人,那条船看样子是要离开,它不靠岸了。」


    「应该是。」


    「要不要追上去查看下情况?」


    「就是一条商船而已,不值得派人出海。


    再说,海面上不是有一条出海巡逻的战船了,这个方向过去应该能遇到。」


    「大人说的是,你看这船向西面航行,我估计是去达贡的商船,跑偏了航向到了勃固。」


    「那他也应该靠岸休整才是,再说勃固港可比达贡繁华」


    那是守卫港口的缅军士卒,守备官带着手下两个队长巡逻到这里,恰好看到俞大猷座船来了又离开,而发生的对话。


    安达曼海域,北面也叫马达班海湾,在这片不大的区域里,集中了缅甸主要的三个港口。


    东面有毛淡棉港,西面是达贡港,而在北面就是勃固港,在个时代没有海上定位系统,海船的航行稍微跑偏一些,还真有可能跑错港口。


    这样的事儿,以往也发生过。


    不过,这样迷航的海船一般都会选择就近靠岸。


    毕竟,在哪儿不是贸易,反正都是缅甸重要的海贸港口。


    对于俞大猷座船的离开,缅军几个小军头只是小声议论了一阵,就没有再去想其他。


    他们哪里会想到,明军会从南面大海上到来,直接从背后狠插缅甸的背心。


    逆风而行,船速终究没有来时快速,花了两倍的时间,俞大猷终于和明军水师主力汇合。


    「联系王诏人等,到我座船上来商议,快去。」


    俞大猷很快下达命令,召集手下副将、游击等将官,召集来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下一步攻占勃固制定计划。


    虽然,在他心里已经有了进攻计划,可还是得招人商议,安排下进攻路线。


    小船被放入水中,自有亲兵登船划桨去通知众将,俞大猷回到船舱里静静坐着等待即可。


    利用这段时间,俞大猷又在心里复盘了一下进攻计划,觉得不会有问题,这才耐心等


    待起来。


    南海水师的将领平时都有各自的座船,自然不在一起。


    不过这些船上都悬挂了将领特有的标记,熟悉的人自然一眼就能认出船上主将是何人。


    只不过毕竟是在大海上,船只之间往来多少还是有些不便,所以召集将领还是颇为花时间的。


    于是,俞大猷又让人准备笔墨,他在一张白纸上大概标注了下勃固港的地图,准备一会儿给众将讲解。


    嘴巴里说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如画张简单的地图更容易让人理解。


    不多时,参将王世科就最先到来,很快其他将领也纷纷登上座船,走进船舱。


    等人来齐了,俞大猷指着中间桌案上的地图说道:「这是我今日观察后绘制的勃固港地图,我欲强行在港口登陆,然后从这里出兵,攻打勃固城。


    根据现在知道的消息,港口只有三四百缅军守卫,而在十里外的勃固城,里面应该有两千左右守军。


    只要我军行动迅速,不给城里守军警觉的机会,大军就能登岸。


    之后的步战,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打。」


    明军水师将领可没有纯水师武官,都是卫所转职过来的,一些人是因为跟随俞大猷早年南征北战印象很好,所以在征得同意后调入军中。


    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在卫所就负责水师,所以有些经验,所以被俞大猷看中收入麾下。


    但不管怎么说,打陆战都是他们看家本事儿,水战才是兼职。


    听到俞大猷说陆战不打算管,让他们自己打,众人都是一阵轰笑。


    「之前各部都已经有章程,我带人登陆后,水师王诏负责指挥,封锁附近海路,不准有船只离开。」


    俞大猷继续说道,这也是为了***。


    东边的毛淡棉和西边的达贡,可都是缅甸的大盘,要是通过海路让他们知道了明军到来,组织军队来援也是麻烦。


    「炮船留下四条,剩下两条随小号福船进入勃固河,进攻东吁城。」


    这些,其实早在旧港就有了初步商议,现在不过是把最终决断落实下来。


    所以,所有人都没有异议。


    那些定下来留守水师的将官,自然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而得到上岸命令的将官则是摩拳擦掌。


    偷袭缅甸王都东吁城,这可算是奇功了,顺利的话他们在功劳簿上的位置就差不了,朝廷的封赏也会很丰厚。


    好吧,出海一年,为的还不就是这个功劳以及后续的封赏。


    「缅甸不臣,本帅奉旨讨逆,消息可以放出去了。


    此刻云南那边战火已然爆发,缅军主力尽入西南,正是我南海水师扬名立万的机会。


    登陆勃固,攻占东吁城,对缅一战的奇功,还就非我水师莫属.」


    接下里的时间里,俞大猷给手下将领一阵打气,其实也不用鼓舞士气,手下将领都是战意昂扬。


    「明日天明后,六条炮舰和第一队登陆船只由王世科


    带领,炮击港口东面缅军哨所,掩护步卒登陆。


    记住,带上那几门佛朗机炮,吕宋一战诸位当知道火炮在战争中的地位。


    若是遭遇敌军反扑,直接给我用炮轰。」


    俞大猷话音刚落,王世科猛然起身双手抱拳道:「末将接令。」


    随后,俞大猷又开始布置其他人的任务,无非就是第二波和第三波登陆船只。


    王世科的主要任务就是占领港口,稳住登陆点,算是首战,也是明军军中较为看重的首功。


    等众将领离开,返回各自座船后,消息自然就传开了。


    其实,旧港的时候,军中就已经悄然流传此次出海的目的就是攻打缅甸,至于为什么打缅甸,他们也不明白,反正消息就是这么说的。


    而在离开旧港后,他们也不知道是去哪里,只是听着将官的命令行船就是了。


    而在今天,他们也终于从各自将领嘴里知道了实情,那就是缅甸宣慰司作乱,起兵攻打云南。


    其实俞大猷也不确定此时云南是否已经开战,但是确切消息是缅军攻打孟养宣慰司,已经算是作乱了。


    云南官府不可能坐视不理,不仅孟养挨着大明,也是大明和东吁王朝之间最后一道屏障。


    但不管如何,水师已经到了勃固,那战争就不


    可避免。


    现在,就算云南没有爆发战争,明缅之战也不可避免。


    这一夜,许多人都没睡好。


    水师中,渴望通过战争获得军功的人不少,可担心自身安危的人也有许多。


    这里距离大明无论如何都相隔数千里之遥,虽然陆地过去似乎不远,但他们毕竟是水师,知道这一路行来走了多远。


    第二天天光放明,水师士卒就开始吃饭。


    休息片刻后,舰队就开始在各自将官的指挥下分成几队,这是按照进攻波次进行编队。


    当第一波进攻的舰船挂起风帆,乘风向北面行去时,战争号角就已经在南海水师舰队里响起。


    俞大猷的座船就跟在王世科舰队身后,虽然已经计划好,可也得看着,按照实际进展灵活调整作战计划。


    虽然港口的几百人,是不可能给明军登陆造成多大阻碍。


    而在岸边哨所里,起夜的两个缅军士兵恐惧的看向海面,几十条战船扬帆冲来,看样子就是杀气腾腾的,绝对不是来勃固做生意的。


    缅甸南边一向平静,缅甸几乎就没有遭遇过自海上而来的威胁,所以对于海边驻扎的军队来说,那就是养老的去处。


    实在太安逸了。


    就算那些看上去不大好打交道的,金发碧眼的家伙,来到勃固,那也得老老实实不敢丝毫逾越。


    所以,今早出了营房,看着海上的舰队,自然惊慌失措起来。


    良久,觉得裤裆有些湿凉才惊觉回神。


    顾不得丢人,两个士兵慌乱的转身冲向营房,找他们的队长大人去了。


    别看缅军在港口派出了驻军,但这支军队平时可没什么事儿做。


    港口的事儿,自有那些商人自己处置,货物的安全也是,根本不需要军队去保护他们的货物。


    所以,虽然有驻军,但实际上和没有也差不多,因为这里的缅军根本就不安排值夜。


    这也是明军天明后出现,还把他们吓得惊慌失措的原因。


    夜袭,俞大猷根本就不敢想。


    开什么玩笑,他们是去靠岸登陆。


    虽然水师官兵比北方那些缺乏维生素导致许多人患上夜盲症要好的多,可这也不是支撑南海水师发动夜袭的理由。


    风险太大了。


    黑夜虽然可以保护他们,可也在限制他们。


    和缅军相比,俞大猷的认为他的手下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


    是的,这个时代的明军不管是对上周边藩属国的军队,还是西方欧洲国家最精锐的军队,在火器装备的数量上都明显占优。


    欧洲人虽然开发了大量先进火器,但是装备数量明显不足,在他们的军队里,火器只占到三、四成,许多士兵作战还是靠长矛。


    准确说火器占比的话,或许略微超过此时明军,但绝对数量肯定达不到。


    因为,欧洲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利用领先的航海技术获得了财富,但是武器制造需要的工业基础他们并不强,很难大量生产各式火器装备全军。


    而相对来说,明军拥有的工业水平虽然没有超过欧洲,但是人口优势在那里摆着,生产出来的火器数量反而远超欧洲国家。


    再到这里是东方,他们也不可能把大量士兵和资源投入到这里,所以明军此时在东方的优势是巨大的,而且即使再过去百年,依旧占据绝对优势。


    而此时的欧洲,火器的发展方向也不算走偏,他们放弃了可以快速发射的佛朗机炮,转而发展射速更慢但射程更远的前装加农炮。


    毕竟欧洲人口在那里,军队就那么多,所以追求射程和精准度就成为他们的选择。


    而在大明这里,准不准无所谓,只要数量足够多,堆也把敌人堆死了。


    在魏广德看来,顶着零星炮火把大炮推到射程之内,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英国龙虾兵都能扛着伤亡抵近开火杀敌,没理由大明士兵就不行。


    所以,加农炮在北方装备很少,几乎全部交给水师,也只有水师才真的有用。


    而他大力发展的,自然就是欧洲人视为落后的武器佛朗机。


    数量为王。


    「轰轰轰」


    三掌门


    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