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隆万盛世 > 1277海图

1277海图

    “西南李成梁那里可曾回报能够送回来多少银子?”


    对于张居正提出的问题,魏广德摇摇头,苦笑道:“算算时间应该也收到兵部公文了,就算马上起运,最快也要三五个月吧。”


    “那也是过了年以后了,你说,是不是可以把预备给陛下大婚的银子挪一挪,先解决年底银子的亏空。


    等来年西南的银子运到,再补上?”


    张居正迟疑着说道。


    听到张居正的话,魏广德微微皱眉,随即轻轻摇头说道:“叔大,此事万万不可。


    宫里那两位,对陛下关心的紧,绝对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就算我们背着宫里,一旦消息传到她们耳朵里,对你我还有王大人可都不利。”


    魏广德可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他也知道张居正的考虑。


    其实,不管怎么说,皇帝大婚都不可能缺银子。


    不说内廷的存银,就是常盈库里面的银子,那就堆积如山,已经过了千万两。


    但是那又如何?


    张居正还是想尽可能在不动用常盈库银子的前提下,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这才是内阁和户部做出来的成绩。


    即便朝廷收支依旧亏空,可只要不动用常盈库的银子,那就说明并不多,还在可控范围内。


    张居正其实把朝廷财政亏空这件事儿看的很重,也抓住了封建帝国运转的根本,那就是钱。


    天下大事儿,只要有钱就没有办不成的。


    就算是“横征暴敛”上来的银子,只要不是用于穷奢极欲生活,而是存在朝廷里备用,那这天下就乱不了。


    因为朝廷有银子,可以平息一切不臣。


    “叔大兄,还是稍安勿躁,等清丈大事进行以后,朝廷就不会缺银子了。”


    魏广德最后还是劝慰一句,真这么干了,或许在朝臣心目中会加分,可是在宫里,那就是大大的减分了。


    “呵呵,不过是刚刚发布福建清丈之事,外面就已经在传我与宫里那些污秽之事,也不知道等福建清丈完成,全国各省开始清丈后,又会如何。”


    张居正脸上尽是苦涩笑容,叹口气,也不再继续说话。


    “张公所为是为国为民,我们知道,宫里也清楚。”


    魏广德只好说道。


    这里面牵扯太大,张吉到现在都没查到流言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宫里其实也没查到。


    不过太后迁怒,所以冯保直接就把宫里给洗了一遍,做给李太后看,平息慈宁宫的怒火。


    但是魏广德还知道,到现在冯保还在要东厂和锦衣卫继续追查此事,显然并未就此了结。


    看样子,张居正已经认定是朝中一些士绅官员搞出来的。


    想想这种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不是说你是首辅,别人就怕你。


    大家都有官身,只不过职位不同而已。


    在大明,官场中人,正常情况下相互之间其实都是平等的,都是进士,谁又比谁高出一筹去。


    当然,钻营之辈自然会对上官极尽阿谀奉承,那是另一回事了。


    “让兵部商量好就上奏疏吧,北巡奴儿干城之事,我同意了。”


    张居正收拾好心情,对魏广德说道。


    缅甸阿瓦城,李成梁已经看完京城兵部发来的文书,随即就对身旁亲兵说道:“这份文书,即刻派人送到东吁城去,顺便给如松传个话,让他尽快清点收获,把清单先送回来,马上飞报京城。”


    正如魏广德所说,李成梁刚刚收到兵部文书,看到是要西南尽快把此战缴获运送回京。


    虽然李成梁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满,居然都没说留下多少银子犒赏此战有功将士,这叫他这个大都督怎么面对手底下的将士。


    当兵打仗,为的不就是那点银子。


    好嘛,这一下子全部都要运走,下面人一点念想都没了。


    当然,这里的银子是说朝廷发给将士们的赏钱,这次参战的将士,只要跑在前面的,多多少少都有收获,他也已经收集了几箱子的财物。


    不过,那是他的缴获,是不算上缴朝廷的。


    私分战利品,在这个年代其实很普遍,除了特殊地方出来的东西必须上缴外,其他大多都是不管的。


    因为多少根本就没有个数,还不是下面报多少就是多少。


    而李如松南下,李成梁就和他讲过这次的主要任务。


    一是彻底控制南边,毕竟俞大猷的信里也说了,水师战兵不足,难以长时间控制缅甸南部庞大的区域。


    二就是东吁城的缴获,走海路虽然顺畅,但也有倾覆之险,走陆路虽然艰难,但好在安全。


    至于时间,貌似都差不太多,都需要几个月时间。


    当然,对于李成梁来说,获得南方的粮草补充更重要。


    云南那边储备的军粮已经快要空了,再不找到足够的军需,李成梁就只能下达纵兵劫掠的命令,让手下自筹粮草。


    毕竟,从广西、贵州等地调拨也需要花费时间,貌似有点来不及。


    西南这地儿,地形感觉比辽东还复杂,山川沟壑相联,河渠沼泽密布,大规模物资运送太难了。


    倒是缅南过来一路很是坦途,物资运送极为便利。


    而此时的缅甸曾经的王都东吁城里,李如松也正在带人查看俞大猷部在这里缴获的财物。


    李如松在初次和俞大猷部斥候接触后,双方都得出了类似的判断,认为都是明军。


    所以,在俞大猷再次派出斥候接触李如松部后,双方很快就会和到一起。


    有了俞大猷部斥候带路,李如松部南下速度更快。


    毕竟,他们一路走来,因为对地理完全不熟,为了避免错过最好的扎营点,行军速度就不是很快。


    最简单的,大军驻扎一定得靠近水源地,若是离开这样的理想扎营点,继续行进几里十几里,然后找不到水源或者水源不足以供应大军,那将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儿。


    有了俞大猷部斥候带路,到来时就为他们规划好军营驻扎的位置,自然就省事儿多了。


    之后,俞大猷就在东吁城见到了李如松。


    此时的李如松还没有万历中期经过三大征以后的傲气,自诩“大明第一武将”,所以见到比他爹名声还大的俞大猷,也是规规矩矩。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俞大猷在大明军中地位很高,但是在兵部下发的西南军队序列里,李成梁的地位要高于俞大猷。


    不管怎么说,现在俞大猷已经从陆师转职水师,兵部给李成梁的职务是总督西南军事,俞大猷也的水师不在此序列中,但按照文书此时也得听李成梁的调遣。


    接风宴后,李如松部只在东吁城休整两日,三万大军就继续南下,进驻缅南各城镇驻防。


    城防移交后,水师官兵也会开始向勃固和达贡两地集结,此两地已经被南海水师划做军港,准备以后长期驻防。


    只不过俞大猷不知道,他留下来的水师最后是会脱离南海水师建制,单独组建一支西海水师。


    现在的东吁城,俞大猷仅率少量水师官兵驻防,其实城防也已经移交,剩下就是在缅甸王宫中的缴获。


    而那些被明军俘虏的缅王王公大臣和宗室,则被李如松直接无视。


    此刻,俞大猷就带着李如松在清点这批物资。


    “十六箱各色宝石、器物,都已经拟好清单,清点后就可以封箱盖印。”


    屋里摆放着十多个箱子,现在箱盖都被打开,露出满满的各种宝石,甚是炫目。


    李如桢和李如柏有些痴痴的看着这些宝石,眼中贪婪之色尽显。


    两人眼神落入俞大猷眼中,但他也没什么表情。


    东西移交以后,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至于李成梁的儿子要是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那也和他关系不大。


    倒是李如松从始至终都只在看手里的清单,一点都没有受到箱子里那些财物的影响。


    李如松做为注定继承李成梁家底儿的人,自然知道那些事儿能做,那些事儿不能做。


    就好比这批已经有清单的东西,那就是一件都不能少的。


    这些东西,俞大猷移交时就说的清楚,都是缅王使用或者私人收藏,自然是必须上缴内廷的。


    至于其他几十万两金银,早就被俞大猷部清点装箱,到他们手里也只能干看着,根本无从下手。


    好在,阿瓦城的收获已经让李如松很满意,自然不会因小失大,觊觎这些缅王的财宝。


    想当年,大明开国功臣、名将蓝玉被诛,罪名之一就是贪墨元帝之物。


    莽应龙虽然名义上是宣慰使,但实际上大明已经将其视为地方藩王,所以他的东西,也只有大明的藩王以上宗室才能持有。


    其他人得到,那都算是逾越。


    这也是俞大猷默许手下对缅甸国库里的东西进行分赃,但是独独对王宫和缅王私库里的东西格外看重,不准手下人手脚不干净的原故。


    这里面稍微一个大意,怕就惹来滔天大祸。


    屋里十六箱财宝也只是需要移交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大型器物,都放在仓库里,其中一部分也会被装车运往京城。


    至于上缴的金银,俞大猷也整理出来黄金七万多两,白银四十一万两一并上交。


    而城外勃固河上水师战船里,已经堆积了不知道多少财物,整个东吁城算是被他们洗劫一空,留给李如松的也只有一座空城而已。


    当然,李如松不看重这些钱财,而更在意东吁城仓库里那些粮食。


    “如松,如今东吁城的移交工作也差不多了,剩下的今明两天应该就能完成清点,我打算后日就带人返回勃固。”


    俞大猷对李如松说道。


    “提督大人放心就是,如今有我兄弟驻守缅南,当可万无一失。”


    李如松抱拳答道。


    “这些东西,你们何时北上运往京师?”


    俞大猷问道。


    “提督大人,这些宝石和金银的箱子装车还算好运,可前两日去看的那些大型器物,走陆路就太过麻烦了。


    不知能否直接装船,走海路运抵津门。”


    李如松小声问道。


    “可以。”


    只是略做思考,俞大猷就点头说道。


    那些财物的价值其实不大,只不过因为是从王宫里抄出,所以比较敏感,要么奉旨毁掉,要么就是运抵京城交给朝廷处理。


    但真要算起价值,还是那批宝石更加贵重。


    毕竟,宝石是缅甸特产,大明产出并不多,质地也稍差,所以宫里才会定期派人来此采买。


    十六箱财宝中,八、九箱都装满了各色宝石,足够皇宫里用上几十年了。


    “东西,还是暂时封存在此,等后朝廷旨意。


    末将打算明日就先让胞弟率兵五千,先期押运一批粮草北上,缓解大军粮草匮乏的问题。


    同时也把财物清单上报京师,等待朝廷的命令。


    所以还请提督大人在城外码头留下几条水师战船,若是朝廷打算走海路,则可直接装船。”


    李如松开口说道。


    他们是翻山越岭,从云南一路打到这里。


    只不过到现在,李如松还对江南的水师走海路能到缅甸很是好奇。


    毕竟,对于一个只坐过渡江船只的人说大海,很是困难。


    现在的人,头脑里根本就不像后世人,脑海里早就有了地球模型,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念。


    有了这个概念,对于明军从江浙跨海而来根本就不会感到稀奇。


    李如松没有,他只认为既然陆地都这么难走,海路又是怎么过来的。


    即便之前接风宴和之后于水师将官交流,他依旧没有具体的概念,只知道坐船几个月就能从大明到这里。


    他们走陆路,不也是要走几个月吗。


    东吁城外停靠的都是水师的小型船只,但在李如松眼里也是不小了。


    想到之前俞大猷说起他的坐船,比起城外那些小船大了十数倍不止,于是干脆趁这个机会就问道:“提督大人,你们海船到这里,是不是也要像走运河那样,需要纤夫拉船?”


    “呵呵,怎么会,有难走的海路,直接绕道就好了。


    船队大小船只数百艘,要是有这样的海路,不走也罢。”


    俞大猷笑道。


    不过,他很快也反应过来,许多明将根本不懂地理,于是干脆命人拿出海图给李如松看。


    民间其实也有海图,但是都很简略,甚至存在很大误差。


    不过俞大猷手里的海图就精准许多,甚至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绘制的地图进行过比对。


    “这里是大明广东,然后是福建、浙江.”


    俞大猷手指点在地图一角开始给李如松讲解起来,“从广东出海南下直奔吕宋,补给后走旧港,穿过满次加海峡就能到勃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