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大明不革命 > 第六十章 英国人的趋同选择

第六十章 英国人的趋同选择

    拜伦本来准备在家里休息一两个月再走,但是仅仅五天之后就被国王的仆人再次叫进了宫里。


    这次国王没有怎么说话,主要是首相诺斯勋爵跟拜伦谈话,讲解他此行的主要任务:


    “此行的首要目的,是拉拢大清与大不列颠结盟,共同对抗明、法、西、美同盟。


    “要求大清于陆地上主动进攻大明本土,威胁大明的首都应天府,迫使大明停止在海外的作战。


    “然后,无论大清是否愿意与大不列颠结盟,你都要再去一趟大明首都。


    “弄清楚大明参与美洲战争的目的,弄清楚与大明单独议和的条件,以及彻底结束战争的条件。


    “调查大明本土的民间思潮和经济情况,评估大明持续作战的能力和意向。


    “最后,想办法弄清楚印度洋殖民地的状况。”


    虽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首相诺斯勋爵都明白,大明加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盟对英国作战后,印度洋的殖民地大概是保不住的,但终究还是要有人去确认一下情况。


    拜伦听了之后就有些纠结:


    “首相阁下……我……觉得自己有点难以胜任如此之多的职责……”


    首相马上解释和安抚说:


    “你作为贵族,是我们的使团代表,并不是要你一个人做完所有的工作。


    “会有各方面的专员人士随行,协助你完成这些所有的工作的。”


    拜伦无奈的接受了这个说法:


    “那好吧,首相阁下,我尽力而为。”


    首相轻轻点头,将准备好的各种文件交给拜伦。


    国王和首相以及内阁给大清的国书,拉拢大清与不列颠配合的基本方案。


    然后送给大明皇帝和朝廷的国书和礼物清单。


    最后让拜伦带上文件、礼物、其他的随行人员,坐上了准备好的葡萄牙商船,立刻前往东方。


    葡萄牙是英国的传统盟友,现在又是中立国的身份,正好帮英国人送使臣。


    拜伦男爵带着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任务直接出发了。


    这個世界的英国人,在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面前,做出了一次趋同选择。


    在朱简烜前世的历史上,英国人也曾经在类似的局势下,尝试与清国建立某种合作关系。


    也就是历史上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


    当时美国独立战争刚刚结束,英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孤立状态。


    法国、西班牙、美国、荷兰自然不用说,他们都直接与英国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而在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刚刚取得七年战争胜利,在决策上可以算是比较自负的。


    英国人不仅袭击直接参战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商船。


    其他欧洲国家的商船,只要被英国人怀疑,可能给美国人送资源和装备,都可能被英国海军劫持。


    于是俄国人号召组织一个武装中立同盟,共同派遣战舰保护中立国家的商船,避免被英国人打击。


    俄国人首先跟丹麦和瑞典签了约,而后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陆续加入了武装中立同盟。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已经与法国、西班牙、美国作战的情况下,他只是觉得荷兰仍然在跟美国做生意,就主动对荷兰宣战了,直接将荷兰也推入了法、西、美的反英同盟。


    这让英国站到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对立面。


    美国独立战争的结局是英国战败,失去了当时最重要的北美殖民地。


    当时英国刚开始蚕食印度,而且在孟加拉大饥荒中亏了钱,当时的印度是没有多少盈利的。


    当时的开普敦和锡兰都是荷兰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刚刚被库克船长探清楚航线,当时那里还只是一片蛮荒之地。


    英国当时的殖民地,除了北美的十三州和加拿大,就只剩下中美洲的几个小岛了。


    这场战争后直接把最重要的部分丢了。


    更重要的问题是,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一落千丈。


    英国本来孤悬欧陆外海,如果政治上再被孤立的话,就会变得更加边沿化。


    于是英国人试图寻找新的盟友。


    既然被整个欧洲边沿化,甚至动了在欧洲之外寻找吧。


    当时欧洲之外,最强的国家就是清朝。


    176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动“金洛克远征”,结果在尼泊尔惨败。


    尼泊尔1788年和1792年两次进攻雪域高原,乾隆命福康安领兵入藏反击,最终攻入尼泊尔境内。


    尼泊尔随即对清朝称臣朝贡,然后放弃向北扩张的想法,转而开始向南扩张。


    南边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孟加拉。


    在当时的英国眼里,清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传统帝国。


    本身的直辖领土与俄国一样庞大,周围还有一大圈的附庸国,人口更是比整个欧洲都多。


    于是英国人安排了庞大的使节团,专程去清朝内部探查情况。


    马戛尔尼被要求,一定要见到清朝皇帝。


    所以到了清朝之后,即便是因为礼仪问题百般拉扯,马嘎尔尼却始终不敢一走了之。


    他必须要弄清楚清朝皇帝的态度。


    清朝对英国没有什么好印象,还有着很强的戒备心理。


    乾隆知道英国正在蚕食印度,已经占领了孟加拉地区,还打过缅甸、尼泊尔、雪域高原的主意。


    马戛尔尼离开清朝的时候,乾隆就下令东南沿海等地加强警戒。


    乾隆和清朝的官员,当然都不知道英国此时有多大的潜力,不知道英国正在酝酿工业革命。


    但欧洲的其他国家甚至英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正在酝酿什么工业革命。


    这些概念本身都是后世的史学家总结和赋予的,当时的人根本没有相关的概念和认知。


    否则英国人也不需要因为被整个欧洲孤立而太过担忧了。


    当时的情况,本来就是英国去找清朝搞好关系并探查虚实,而不是清朝去求英国来帮助自己。


    但是英国的诚意却并不高。


    英国送给乾隆的大部分东西都不算稀有,康雍乾三代都从其他欧洲人手中得到过不少。


    以至于都无法引起乾隆的兴趣,还让乾隆觉得英国人小气。


    如果英国人带两套瓦特蒸汽机过去,说不定真的能引起乾隆的兴趣,乾隆是真的没见过这个。


    但蒸汽机是当时英国禁止出口的产品。到后来甚至制定了法律,走私出口蒸汽机最高可判死刑。


    欧洲其他国家都买不到,只能请工匠偷偷仿制,更不用说清朝人了。


    英国人要求在舟山和天津贸易,要求在舟山或者一个岛屿居住,要求在京师开设商馆。


    清朝不能从这种合作中获得直接利益,所以最终双方什么都没有谈成。


    只能说英国人的运气真的好,马嘎尔尼出使清朝的主要任务虽然失败了,但是法国大革命同时爆发了。


    由于法国人变成了大魔王,英国又能轻易的跟欧洲其他封建残余组成同盟了。


    法国大革命前后,英国人夺取了锡兰岛、夺取了开普敦、开始向澳洲和新西兰移民。


    向清朝走私鸦片获取大量的白银储备,关键是基本整合了印度大部分地区,财政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同时工业革命的成效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逐渐成型,英国人真正的的光辉岁月终于开始了。


    大英帝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脚踹开清朝那腐朽的大门,也算是洗刷了四十多年前在乾隆面前受的委屈。


    在这个世界,由于大明直接参与了北美战争,巨大的压力让英国人提前做出了类似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