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大明不革命 > 第一七四章 闽国公父子的决定

第一七四章 闽国公父子的决定

    大明咸宁四十二年正月十七日,朱简烜在澳洲吴王都度过了自己的十八岁生日。


    第二天上午,朱简烜带领贴身随从,在宋问道等留守官员的恭送下,登上了瀛洲号铁甲舰启程北上。


    瀛洲号铁甲舰排水量约六千吨,是参与了红海行动的澳洲号的改进型。


    澳洲号当时服役的比较急,没有等待一百六十毫米舰炮量产,只安装了二十门八十毫米后装线膛炮。


    瀛洲号和澳洲号的最大区别,就是装上了八门一百六十毫米后装线膛炮,同时将八十毫米舰炮数量缩减到十六门。


    瀛洲号的另外两艘同型舰,加上原有的澳洲号,总计四艘六千吨级铁甲舰,全部参与北伐行动。


    然后是包括北河号在内,总计四十艘一千五百吨级钢制战舰。


    后续的钢制战舰,大部分相比北河号也有了一些改进,主要是火炮产量跟上来了,每艘船的火炮数量增加到了十六门。


    再然后就是一百二十艘吴国的蒸汽帆船,每一艘船上至少有两门八十毫米后装线膛炮。


    吴国所有的战舰和武装商船,都安装了至少四挺十二毫米重机枪,另外配有一定数量的十二毫米狙击步枪和普通步枪。


    最后是大明朝廷组织的移民船队,总计有五百六十艘蒸汽帆船。


    整个船队搭载着吴国的二十二万陆军部队,浩浩荡荡的驶出吴王都港口。


    大船队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后,咸宁四十二年二月二日经过帝汶岛,二月十二日经过吕宋岛。


    吴王北伐的消息,主要是讨清虏檄文,在朱简烜启程半个月之前,就送去了大明各地。


    朱简烜本来期待着,沿途会遇到找死的藩镇船队,结果一路安然无恙。


    朱简烜来到船头的甲板上,看了看前后一眼望不到头的大船队,也忍不住自言自语的摇头:


    “这么大的船队,怕是傻子才会来骚扰啊……


    “就算是武装商船火炮少,那船的总数量可太多了啊。


    “更何况还有几十艘正儿八经的战舰护航。


    “算这帮家伙走运……”


    朱简烜在心里面感慨了一阵,就吩咐跟在身边的曹振东:


    “安排两艘钢铁快船去一趟泉州,去见闽国公世子郑瑞安,问问他和他父亲的决定。”


    曹振东马上答应着:


    “遵命。”


    曹振东跟郑瑞安还算是比较熟悉的。


    知道郑瑞安对吴王殿下颇为敬重,也跟吴王殿下有过非常深入的交流,对于北伐和削藩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


    前几年在日本和红海方面,双方还有过持续的合作。


    去年八月份的时候,郑瑞安率领闽国公府船队和陆师一起返回了泉州。


    郑瑞安下船之后立刻去见了自己的父亲郑海康。


    闽国公郑海康也颇为激动,见到儿子就有些迫切的询问:


    “你终于回来了,红海那边的情况如何?一切都还算顺利吧?咱们损失了多少船和多少人?”


    郑瑞安颇为激动也颇为骄傲的说:


    “仰赖吴王殿下的新兵支持,此次作战行动非常顺利。


    “所有的敌军据点全都无法阻挡我们的进攻。


    “大军所向披靡,一路势如破竹。


    “正面战场上几乎没有损失,我们没有损失任何一艘船。


    “主要伤亡发生在正面战斗结束以后,整编和镇压当地叛乱的时候。


    “由于镇压叛乱主要是日本军团负责。


    “所以咱们的人也基本没有损失,三年来的总伤亡加起来也不到三千人。


    “超过一半还是水土不服导致的。


    “现在整个东非和北非的海岸线,整个红海和天方半岛的海岸线,现在都是吴国疆域了。


    “预计最多再等三年,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运河就将贯通。


    “到时候使用蒸汽帆船,从咱们本土去地中海只需要一个多月,去北美东海岸也只需要两个多月了。”


    闽国公郑海康听完之后有点懵,一下午有点无法接受儿子说明的情况。


    闽国公郑海康本来就觉得,大明朝廷直接主动主力水师船队,确实应该能打出大胜仗,也确实应该比较顺利。


    但是听着儿子的话,闽国公感觉这顺利的有点过头了:


    “我们一艘船都没有损失?总共伤亡也不到三千人?这战损比也太夸张了吧?


    “东非的阿曼好歹也是地方一霸,地中海的奥斯曼更是欧洲列强之一。


    “咱们大明就算是能打出优势,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吧?”


    郑瑞安觉得单纯的口头解释比较麻烦,于是就准备用物理手段让老爹认清现实:


    “我们去靶场,我给父亲展示一下吴王殿下的新步枪,您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够这么的顺利了。”


    郑瑞安专门向吴王申请,得到了两支十二毫米黑火药栓动步枪,以及配套的一千零二十四发子弹。


    郑瑞安用一个专门的特制木箱,格外小心的带回来了泉州。


    这时候让自己的卫兵抬着这个箱子,自己带着颇为好奇的父亲一起去了后院的靶场。


    郑瑞安让人清空靶场上的人员,将木箱放在了一排标靶两百米远的地方。


    闽国公郑海康对各种武器也非常熟悉,看着儿子这个安排就说:


    “现在的目标距离是两百米,线膛枪应该有机会命中,所以吴王殿下的新步枪是线膛枪?”


    郑瑞安打开身边的木头箱子,拿出一把基本没有磨损的步枪:


    “是线膛枪,后装线膛枪。”


    闽国公有些不明所以的说:


    “线膛枪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啊,欧洲人和奥斯曼人应该也有的,这东西也无法决定战场胜负……”


    郑瑞安在这时候,拉开了步枪的枪栓,用整理好的八发一组的弹卡子,往步枪弹仓里面塞进了八发子弹。


    闽国公立刻注意到这一点特殊之处:


    “这是一种后装步枪?而且能一口气装八发子弹?”


    然后,郑瑞安在父亲惊愕的目光中,开始用非常快速的拉栓射击,一口气打光了八发子弹。


    在黑火药产生的滚滚烟雾之中,闽国公郑海康整个人彻底的惊呆了:


    “这半分钟!八发子弹全打光!这怎么可能!”


    郑瑞安又用最快的速度塞了八发子弹,然后又一口气全部打了出去。


    这次打完之后,郑瑞安终于停下了,拿起望远镜,观察自己射击的标靶,自顾自的简单报了一下:


    “十六发,十二中,父亲以为如何?”


    闽国公郑海康这时候才终于从震撼中清醒过来,马上就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吴王殿下有多少这种步枪?”


    郑瑞安似乎颇为骄傲的说:


    “吴王殿下用这种步枪,专门组建了单独的线膛枪师,北非战场投入了三个师。


    “传统线列步兵,面对这种吴王线膛枪师,就像是遇到了天敌一样。


    “我们经常戏言,线列步兵作战就是排队枪毙,他们面对这种步枪的时候就是真的排队枪毙了。”


    闽国公再次陷入了认知障碍之中:


    “这怎么可能?线膛枪精度高我明白,后装枪射速快我也明白,但是这两者是无法共存的啊。


    “除非不惜成本,用最高级的工匠,像是制作宫中用品一样,精雕细琢。


    “那样也许能做出来,但是无法保证产量了啊!


    “吴王殿下专门能做出几万支这样的步枪的?


    “这三万线膛枪步兵,再加上几万普通滑膛枪兵,足够战胜任何一个国家的主力了。”


    郑瑞安笑着说:


    “我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吴王殿下说这就是工业基础的达标后的结果。


    “不过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的事情,是吴王殿下很可能会在来年出兵北伐。


    “我已经决定去追随吴王殿下,希望父亲能够下令让国公府军队配合。


    闽国公觉得自己的脑子都要炸了:


    “吴王殿下……作为一个藩王,竟然要北伐清国?”


    郑瑞安以为父亲会拒绝,以为父亲会无法理解的不断追问,作为藩王他不担心与北伐对应的削藩吗?


    郑瑞安已经准备好了说辞,想要让父亲相信,北伐和削藩已经是天下大势,已经无法阻挡了。


    现在主动参与其中,未来还能有比较好的待遇,如果仍然冥顽不灵的继续抗拒,那最后可能会落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但是闽国公郑海康在自己念叨了两句之后,就非常果断而且坚决以至于有些兴奋的说:


    “好!太好了!我们闽国公府全力追随吴王殿下,全力支持吴王殿下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旧都!”


    郑瑞安吓了一跳:


    “啊,父亲您说什么?您不担心北伐成功之后,吴王殿下继续配合朝廷削藩吗?”


    闽国公非常果断的说:


    “我当然怕吴王殿下配合朝廷削藩,但是单纯的怕也改变不了现实啊。


    “吴王殿下的北伐已成定局,别说下面的藩镇无法阻挡,清国和大明朝廷同样挡不住。


    “就像你说的,吴王殿下有了这种步枪兵,就成了所有传统军队的天敌。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抓住眼前的这个机会,为未来争取尽可能高的地位和财富利益。


    “你不是说过,吴王殿下支持在海外继续保留藩国,并且支持转移封国吗?


    “那你就去追随吴王殿下,未来争取转封到北美。


    “封地就要现在清国在北美最南端的地方,以及未来西班牙最北部的地方。”


    郑瑞安对父亲还是比较了解的,听到这个要求加下意识的追问:


    “我们的探险队在那里发现了什么?”


    郑海康看了看周围,然后颇为自得的小声给儿子介绍:


    “我们发现了金矿——


    “在那边群山环抱的峡谷之中,还有面积比整个东番岛都大的一片平原。


    “当地的气候也不错,山脚下的降水和河流都很多,非常适合开荒耕种。


    “峡谷出入口还有优良的天然深水港。


    “现在名义上北部边沿属于清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西班牙。


    “我们想要得到这块地,必须依赖朝廷的支持。


    “吴王殿下对你颇为欣赏,你能得到吴王殿下的支持,就是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了。”


    郑瑞安对父亲的发现颇为意外:


    “金矿——清国人和西班牙人有没有发现?”


    闽国公郑海康有些担忧:


    “很难说,西班牙人本来对那片地方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与清国人划定了边界之后,就开始更多的关注那里了。


    “清国虽然主要注意力在洛基山后的大平原上,但是对南部边界的勘探也没有停止。


    “他们双方发现金矿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动作要快。”


    郑瑞安慢慢的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


    闽国公似乎仍然不是很放心,继续更加直接的叮嘱儿子:


    “你去追随吴王殿下,千万记得劝谏吴王殿下。


    “等到北伐胜利,夺回了北方的土地后,千万不要直接交给朝廷管理。


    “千万不要再回应天府,特别是不要孤身入城。”


    郑瑞安这下子有点不解了:


    “为什么?”


    闽国公听着儿子的蠢问题,顿时觉得自己的提醒是对的,于是就开始给儿子上课:


    “参与北伐的将士们,是吴王殿下训练出来的吴国将士,正常应该由吴王殿下自己封赏。


    “如果吴王将北伐的成果,也就是北方的土地交给朝廷,那吴王殿下怎么奖赏追随自己的将士们?


    “如果是让朝廷封赏他们的话,那吴王殿下自己以后如何吴国的将士们相处呢?


    “吴王殿下深受陛下宠爱,本来就是皇太子殿下的眼中钉、肉中刺。


    “等到吴王殿下北伐成功之后,必然会再次获得无与伦比的民间声望,与太子肯定更加水火不容了。


    “现在皇帝陛下已经七十岁了,随时可能龙驭上宾。


    “就算是吴王殿下愿意交出北方的土地,皇太子殿下能就这么息事宁人吗?


    “到了那个时候,北伐中原的吴国将领们,就算是愿意服从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能信任他们吗?


    “实际上,所有参与北伐的吴国将士们,不可能允许吴王殿下将战果交给朝廷。


    “只有吴王殿下才能庇护他们,让他们获得他们应得的封赏。


    “但是吴王殿下这么做了之后,统治中原、辽东、澳洲、北美的吴王殿下,与统治大明朝廷原有土地的太子殿下。


    “到底谁是藩镇,谁又是朝廷呢?谁又应该去削藩呢?


    “你有没有意识到,太子殿下年龄比吴王殿下大了整整三十岁,太子殿下的长子都要比吴王殿下大十岁了。”


    郑瑞安也不是真的蠢,只是思维没有往这个角度上靠拢,经过父亲的点拨之后就很快明白过来了。


    郑瑞安觉得父亲有些话没有说出来,郑瑞安自己也不想直接说出来:


    “孩儿明白了,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