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196章 文学的根

第196章 文学的根

    哪怕已经过了一天,「周秦之变」的讨论热情依旧居高不下。


    对没有被提及的「唐宋之变」和「古今之变」,粤东读者更是翘首以盼,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下,《鹏城特区报》率先地报道了方言在蛇口的第二场文学讲座,重点放在「古今之变」。


    由此,引申出「闭关锁国」。


    如果第一场讲座的主体是「改革」,那么第二场的主体,就是「开放」。


    前后两场文学讲座,彻底点燃了蛇口,火势从蛇口迅速地向鹏城、莞城等地蔓延。


    羊城作为省会,更是传得沸沸扬扬,尽管没有方言的身影,却早已经有他的传说。


    而当收到方言要从蛇口回来的消息,韩跃民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花城》。


    整个编辑部闻风而动,范汉生带着林贤治等人,跑去码头迎接。


    就见下船的不只有方言,还有袁更一行人,他们迎着风,握着手,用力地摇晃。


    「小方呐,以后有机会的话,可要再来蛇口,好好地给我们多开几场文学讲座。」


    「一定,袁老!」


    方言信誓旦旦地保证。


    袁更拍了拍他的肩,然后带着下属离开。


    目送着他们渐行渐远,韩跃民走上前来,一问才知,袁更此行是来羊城开会的,正好顺路来送他一程。


    「方老师,恭喜您在蛇口的文学讲座圆满成功!」范汉生等人的脸上,洋溢着热情。


    「虽然这话挺冒昧的,但我还是想说。」


    林贤治犹豫道:「方老师,您在文学讲座上的演讲内容,能不能让我们《花城》刊登?」


    方言能从一双双眼睛里看到期盼,轻点了下头。


    既然你们如此诚心诚意地恳求,那自己就大发慈悲地答应。


    「谢谢方老师!」


    众人像挖到金子般,欣喜若狂。


    对于他们的谢意,方言能从稿酬按规定的最高标准来给之中,完全地感受得到。


    就在此时,韩跃民压低声音道:「岩子,咱们现在不住在羊城酒家了,改地方了。」


    方言诧异道,「改在哪里?」


    「榕园大厦。」


    范汉生解释说,在报纸长篇大论地报道的时候,上头直接安排到官府的招待所。


    方言笑而不语,并没有刨根问底,而是想第一时间回招待所休整。


    「方老师确实该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范汉生道:「创作班的同学们听说您会来讲课,都很兴奋,问了我们不下十几次。」


    「那就明天吧。」


    方言笑了笑。


    堂堂小将,必须给文学粤军上上强度!……


    《花城》的暑期创作班,从7月开始,持续两个月。


    在整个学期时长上,跟文学讲习所没法比,而且在人数规模上,也少了将近一半的人。


    教室里,坐着陈国凯、孔捷生、张欣等作家,全是粤东文坛的后起之秀。


    当方言出现在他们面前事,一个个又惊又喜,情绪激动。


    「方老师,您那两场讲座,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没错,如果当时我能在现场就太好了。」


    「能不能请您再讲讲"周秦之变"和"古今之变"?」


    「………」


    七嘴八舌,声音嘈杂,范汉生把手压了压,要求保持课堂安静。


    方言站在讲台上,没有立刻开讲,而是从左到右,从前到


    后,挨个让学生做自我介绍。


    尤其是,重点介绍自己的代表作。


    一个紧接着一个,大多数都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改革、爱情、乡土等寥寥无几。


    林贤治坐在教室的门口,拿着纸笔旁听,就见方言仍然没有进入主题,而是像唠家常般,跟各个文学类型的学生交流着当前的文学思潮,以及未来的文学方向。


    伴随着探讨得深入,同学们聊得相当高兴,方言的脸却很明显地沉了下来。


    「虽然在和你们的讨论中,我收获很多,但还是觉得有些失望。」


    「你们明明坐在一座金山上,却端着金饭碗去讨饭,让我实在想不明白。」


    「金山?金饭碗?」


    陈国凯、郭小东等人面面相觑。


    孔捷生不服气道:「方老师,我不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从你们这里听到的都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方言话锋一转,「但从来没有听到一丝半点粤东本土的文学。」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完全搞不懂「粤东本土文学」的含义。


    「就像我写的《那山那人那狗》,包含着湘西的风土人情。」


    「《舌尖上的中国》里,也掺杂着京味十足的胡同文化,以及各大菜系的地域特色。」


    「文学是人的文学,人是有"根"的,文学也是有"根"的。」


    方言扫了一圈,一脸认真。


    「根!?」


    范汉生整个人哆嗦了一下,视线中,大部分的学生先是一惊,接着陷入沉思。


    林贤治目光充满炙热,「方老师,您说的这个"根",是不是指的是地域性?」


    「这只是狭义上的,而往更大了说,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方言道:「文学的"根",必须深植于华夏整个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而没有根,就更成了无根之萍。」


    随后环顾四周,「同学们,你们有根吗?」


    「有,当然有!」


    孔捷生第一个站出来说「故乡就是他的根」,陈国凯等人紧随其后,回答的几乎大同小异。


    「对喽,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色,是文学不可磨灭的一种印记。」


    「同样是作家身上独有的一种气质,要不然,为什么要叫你们"粤军"?」


    「为什么要叫陕北的作家叫"陕军",叫湘南的作家叫"湘军"……」


    「不单单是你们生在这长在这,而是你们文学的根就在这儿!」


    方言指了指脚下的地。


    嚯!


    众人犹如醍醐灌顶,以往都是有什么样的文学思潮,就随波逐流,如同无根之萍。


    然而,却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好好思考过粤东这片土地,没有寻找自己的根。


    振聋发聩啊,方老师!


    林贤治吞吞口水,这番「文学的根」的见解带给自己的震撼,远超先前的「周秦之变」。


    范汉生用手肘碰了下他,「别傻愣着,记下来,统统记下来,一个标点符号都别落下!」


    「前不久,我住的招待所是羊城酒家。」


    方言说:「在我吃饭的时候,他们特意给我上了一道新菜,叫"碧海鱼王"……」


    「同学们,羊城酒家的大厨们一直在深挖粤东饮食文化,研制富有"粤味


    "的美食,难道你们这些粤东的作家,就从来没想过写出"粤味"的吗?」


    听到这话,孔捷生、张欣等人沉默不语,有的甚至面露尴尬。


    事实上,他们当中的不少作品,特别是引以为傲的代表作,不是根挖得不深,就是彻底没根。


    方言笑盈盈道:「现在想明白你们文学的根在哪吗?」


    「是粤东文化!」


    「没错,我们要搞就搞富有"粤味"的本土题材创作!」


    「我们要狠狠地挖掘粤东文化的根脉!」


    张欣脱口而出,随即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和赞同。


    方言扫视一圈,「还有什么问题吗?」


    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