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34章 风!东风!

第234章 风!东风!

    “哗哗哗。”


    人艺剧场之内,掌声终于平静了下来。


    不过,观众的心绪却无法这么快平复。


    大家不约而同的跟身边相熟,或者陌生的观众讨论着《商鞅》的情节,连退场都忘了。


    万芳看到话剧取得如此的成功,眼眶微红,喜极而泣。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万佳宝晚年陷入创作瓶颈的痛苦,甚至他觉得这样活着毫无意义。


    终于,终于写出了个大东西!


    “你怎么还哭了呢?”


    李小琳掏出手帕,替她擦泪,“岩子,恭喜你啊,这下《商鞅》,往后要和《茶馆》、《日出》、《雷雨》一样,成为人艺的招牌了,能不能把本子借给沪市人艺用一用?”


    “小琳姐,这您可就问错人了。”


    方言说剧本的使用权,必须要人艺点头。


    毕竟,这可是人家现在的心头好。


    “啪啪啪。”


    掌声渐渐消失,观众也开始退场。


    逐渐地,人群一点一点地离开了剧场。


    方红牵着方燕的手,和沈霜一家先行离开,独留下方言一个人,继续呆在人艺剧场。


    作为原著作者,少不得要跟各大报刊的编辑、记者、文学评论者,以及戏剧界相关人士,打打招呼,交流探讨,应付了一会儿。


    余光里,就见老人他们走向了演出后台。


    也见到了胡木桥,迎面向自己走来。


    “结尾的那首歌,佳宝公说是你做的词?”


    “您觉得怎么样?”方言点了下头。


    “好!”


    胡木桥还转述了老人的评价,巴适得很!


    方言带着几分得意,就听他说要把这首歌安排到文化bu今年的迎春晚会上,不免一愣。


    继《辣妹子》之后,又来一首!


    再这么发展下去,别到时候变成,迎春晚会的歌曲节目共一石,方小将独占八斗!


    “你的《一代宗师黄飞鸿》,也写得好。”


    胡木桥颇为欣赏地看着他,说老人很喜欢,以前会看金镛的武侠来放松,现在是看他的武侠,还推荐给了其他老友。


    方言大为意外,会是哪位老友呢?


    胡木桥笑眯眯道:“不过就有一条,这个《一代宗师黄飞鸿》,是不是跟《大秦之裂变》一样,还有一个‘下回分解’啊?”


    “您猜得真准,确实还有第二部。”


    方言一個激灵,坦白从宽。


    胡木桥无奈地白了眼,“你啊你,也不知道你这个写书写一半的毛病,跟谁学的!”


    “嘿嘿。”


    方言跟在他身旁,边走边聊,就听他透露了老人们催更的意思,不要再瞎跑了,赶紧写《月子2》,不,写《一代宗师黄飞鸿2》。


    “您放心,在写了,已经在写了。”


    “还有《大秦之裂变》的续作!”


    胡木桥慈眉善目道,“你也要上点心。”


    面对大佬们的在线催更,方言心里咯噔了下,虽然自己高产似母猪,可也没这个生法。


    就算是生产队的猪,也得坐月子吧!


    …………


    方言来到后台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


    章光年、周巍志、李尧堂他们也准备动身离开,万佳宝喊上自己,一路送到人艺门口。


    目送着一辆辆红旗汽车消失在视线里,方言转过头,看向脸上写满了疲惫的万先生:


    “先生,您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嗯,这次《商鞅》能大获成功,伱立了大功。”万佳宝拍了拍他的手臂,颇为赞赏。


    “我哪有什么大功,您太过奖了。”


    方言说这全是集体的智慧和心血。


    “哈哈。”


    万佳宝笑着,“你也早点回去休息。”


    “诶。”


    方言点了点头,折回到剧院里。


    此时,观众早已走的干干净净。


    只有剧场的工作人员还在打扫卫生,今天的时间太晚了,工作人员虽然累,但很兴奋。


    左菊痕直呼,“《商鞅》这戏看得过瘾!”


    方言来到化妆室,屋内热闹非凡。


    鲍国庵、宋旦旦、朱菻、姜闻、陈道名等中青年演员,齐聚一堂,聊的不亦乐乎。


    甚至,有的光顾着聊天,连妆都没有卸。


    “方老师!?”


    朱菻第一个注意到方言的身影,站了起来,鲍国庵等人见状,也洋溢热情地打招呼。


    宋旦旦兴奋异常,“方老师,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能见到……”


    鲍国庵假装咳嗽了一声,“咳咳!”


    “鲍老师,这下您可要出名了。”


    方言笑了笑。


    “方老师您可千万别这么说。”


    鲍国庵一想到方才老人、李尧堂等人对自己的评价,情绪激动,脸红得像喝醉了一般。


    不等方言开口,姜闻夸道:“我们刚才也这么说,鲍老师这次把秦孝公演活了,就算跟蓝老师对戏,也不落下风,真的是太厉害了。”


    “是啊,太厉害了。”


    梁冠、陈道名他们齐声附和。


    “你们的表现也非常好。”


    方言表扬了姜闻,表扬了陈道名、张广北在最后一幕的精彩发挥,一个接一个地表扬。


    轮到朱菻时,同样也是不吝赞美之词。


    “进步得很大,特别是在哭戏上。”


    “谢谢方老师。”


    朱菻笑道:“都是您指导的好!”


    “没错,都是您指导的好!”


    众多演员回应着方言的鼓励。


    “方老师,《商鞅》这出戏要演半个月,您会不会再来人艺看戏?再来看看我们?”


    “一定!一定会再来!”


    在化妆室内,和演员们说说笑笑了半天,见时间实在太晚了,方言才起身告辞。


    “这个点儿,公交车也没了。”


    “你们打算怎么回去?”


    听到对自己的关心,朱菻回答说已经跟宋旦旦商量好了,跟她挤一张床,对付一宿。


    “也好。”


    方言打消了载她一程的念头。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简单地洗漱之后,并没有关灯睡觉,而是挑着灯,抓紧时间,写着《拯救大兵瑞恩》。


    ……………


    第二天,《文艺报》、《文学报》、《燕京日报》、《华夏青年报》等主流报纸率先报道了昨晚《商鞅》在人艺剧场首演的盛况。


    篇幅有长有短,内容全是夸赞。


    也正是因为如此,《商鞅》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向燕京以外的区域,迅速地扩散。


    新闻一出,热情的观众蜂拥而至。


    演出的门票一票难求,人艺不得不下达“限购令”,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两张票。


    每天晚上,售票处就开始排起购票的长龙,那阵势跟春运期间买火车票有得一拼。


    一时间,四九城里再次刮起“商鞅风”。


    《商鞅》的爆火,让燕京书店里的《大秦之裂变》,再一次变得走俏,销量上涨。


    而作为原著作者的方言,又成了众多报纸争相采访的对象,不是聊《商鞅》,就是聊《大秦之裂变》,好在没影响到正常上下班。


    此时,正值中午。


    又到了编辑部组团打牌的欢乐时间。


    “岩子,你跟人艺那边很熟吧?”


    田增翔边出牌,边看向方言。


    “挺熟的。”


    方言诧异不已。


    “嘿嘿,那你能不能帮我弄两张票?”


    田增翔道:“就两张,两张就好!”


    “岩子,我也要跟老田一样。”


    章守仁眼前一亮,说自己的妻子天天念叨着想去看《商鞅》,但苦于一直抢不到票。


    “你们不会以为我是票贩子吧?要票没有,要命,我也不给!”方言哭笑不得。


    “哈哈哈。”


    顷刻间,满堂大笑。


    “不瞒你说,我还真想去找票贩子。”


    田增翔感慨了一句。


    由于“限购令”,《商鞅》的门票票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原本位置最差的门票就几毛钱,结果硬是被这帮票贩子炒高了好几倍,更别提那些位置靠前的,动辄就是二三十块。


    最夸张的是,票价都炒到如此地步了,居然还真的有人买。


    “物价局没出来管一管?”


    方言皱了皱眉,“这也算是投机|倒把,有关部门也没派人去整治一下吗?”


    “当然管了。”


    章守仁无奈道:“听说昨天刚逮了三个倒票的,剩下的一窝蜂全跑了,可问题是票贩子跑了,票也没了啊!以前有票贩子,大家从票贩子手里买票,现在没票贩子,只能托人打听了,门票反而更少,价格也卖的更贵了!”


    “可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田增翔说:“要不然也不会求到你这来。”


    “好吧,那我就帮你们一次。”


    方言沉吟半晌,点了下头。


    章守仁乐道:“岩子,谢谢啊!”


    “我觉着吧,以《商鞅》现在的情况,《大秦之裂变》很有可能获得这届的茅盾文学奖。”田增翔左看看,右看看,“你们说是不是?”


    方言摆了摆手,“这又有谁说得准呢,还是等最终的获奖名单公布吧。”


    “岩子,我觉得老田说的在理。”


    章守仁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最近的报纸上,提‘改革’的次数又变多了。”


    方言笑而不语。


    《商鞅》的话剧演出,《新华报》、《光明报》等大报也连篇累牍地宣传,而且不仅仅从文艺的角度,还从理论、司法、经济等方方面面,借用“商鞅”,讨论着“改革|开放”。


    一下子,沉寂已久的“改革”,在《商鞅》掀起的大风中,火苗又重新地复燃了起来。


    渐渐地,这股改革的风又吹向四面八方。


    一路往下,吹到了江浙、江南、沪市、闽建、粤东等沿海的省市,自然也包括了蛇口。


    袁更翻着《南方日报》,面前还有《羊城晚报》、《羊城日报》等报纸,无不刊登《商鞅》的新闻,字里行间,都有“改革”的字眼。


    “这就叫‘借东风’!”


    “改革的东风,终于又吹起来了。”


    边看报纸,边感慨:“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在,大风来了,该我们这些猛士,像商鞅一样,将改革继续下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