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第17章 登基

第17章 登基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离世,如同巨石投入湖面,在大清王朝的宫廷内外激起千层浪。


    然而,依照森严的朝廷礼法制度,即便局势动荡,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葬礼仍需有条不紊地推进。


    光绪皇帝的梓宫(皇帝的棺材)被精心安置在乾清宫,这里是历代皇帝举行大典和处理日常政务的重要场所,彰显着帝王的尊贵。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四周摆满了白色的挽联与素雅的鲜花,香烟袅袅升腾,弥漫着沉重的哀伤。


    与此同时在共同举行葬礼后,因礼制慈禧太后的灵柩则暂时停放在宁寿殿。


    慈禧太后一生追求奢华,葬礼规格更是极尽铺张。


    灵柩由金丝楠木打造,周身雕刻着精美的云纹与瑞兽图案,彰显着她至高无上的地位。


    棺椁上覆盖着华丽的锦缎,镶嵌着无数珍珠宝石,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光芒。


    朝廷专门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由数位位高权重的王公大臣领衔,负责统筹安排葬礼的各项事宜。


    从挑选吉时、拟定葬礼流程,到调度人力、筹备祭品,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在众位王公大臣身后,年幼的溥仪(凌霄)想到即将登上皇位,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帝国,而历史的车轮,正无情地朝着未知的方向滚滚前行。


    摄政王与众大臣共同向隆裕皇太后提出:现在葬礼丧仪流程已然安排妥当。


    且当务之急国不可一日无君,当遵守圣母皇太后遗命,立溥仪为皇帝,继承同治帝(载淳)和光绪帝(载湉)的宗祧,即“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隆裕太后听此便道,那便遵从圣母皇太后遗命。由摄政王及众王公大臣商议日期登基以及新年号。


    光绪帝于1908年11月14日去世后,慈禧太后于次日(11月15日)颁布遗诏,宣布溥仪继承皇位。


    - 遗诏中强调“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再行亲政”,明确了幼帝继位的安排。


    基于此摄政王命礼部大臣为登基仪式做筹备。另外和军机大臣等商议拟定新帝年号。


    - 由于溥仪年仅3岁,登基仪式需严格遵循皇室礼仪,筹备时间约17天。


    - 最终选定1908年12月2日(农历十一月初九)举行登基大典,地点为太和殿。


    - 这一日期的选择可能与“黄道吉日”的占卜有关,同时需兼顾宗室成员的哀悼期(光绪帝丧期)。


    - 年号由摄政王载沣与军机大臣等商议拟定,报隆裕太后批准。


    - 最终选定“宣统”,寓意“宣告天下,正统延续”,暗含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强调。其年号象征着


    - “宣”呼应慈禧遗诏中“予临朝训政三十余年,中外协服”的自我标榜,试图延续其权威。


    - “统”则针对当时立宪运动中的“君主立宪”思潮,强调皇权的不可动摇性。


    在登基日期来临前,凌霄(溥仪)身着华丽的龙袍,在紫禁城的宫殿中,由礼部官员教导登基的礼仪。


    礼部官员细致地讲解着每一个动作,从如何迈着稳重的步伐走上台阶,到如何在龙椅上正襟危坐,一举一动都有严格的规范。


    凌霄(溥仪)努力地学习,尽管内心有些忐忑,但深知这是自己肩负的命运。


    每一次行礼,每一次转身,都承载着祖宗的期望和天下的重任。


    凌霄(溥仪)暗自下定决心,定要将这些礼仪做到尽善尽美,以最好的姿态迎接登基大典,开启属于自己的统治时代。


    12月2日,这一天,紫禁城被刻意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却又透着几分压抑的氛围。


    冬日的寒风凛冽,吹过红墙黄瓦,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古老王朝的命运悲叹。


    太和殿内,金砖墁地,雕梁画栋,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黄的光泽。


    殿中那象征着皇权的龙椅,静静摆放着,仿佛在等待着新的主人。


    溥仪身着华丽的龙袍,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太和殿。


    这龙袍极为厚重,压得溥仪小小的身躯有些步履蹒跚。


    周围的王公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


    有的面露期许,希望新帝登基能给这摇摇欲坠的王朝带来转机;有的则眼神闪烁,暗藏着自身的野心与算计。


    当溥仪踏上太和殿的台阶,望着那空旷而又威严的大殿,心中满是惶恐与不安。


    这大殿承载着无数先辈的荣耀,而如今,自己却要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接过这沉甸甸的皇权。


    进入殿内,溥仪在龙椅前站定。


    赞礼官高声唱礼,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吉时已到,新帝登基!”


    紧接着,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整齐的呼声,在溥仪听来,却仿佛是一种沉重的枷锁。


    溥仪缓缓转身,坐上龙椅。


    那一刻,溥仪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权力旋涡之中。


    溥仪望着殿下的群臣,众多王公大臣的面容在自己眼中有些模糊,可自己清楚地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便是这大清的皇帝,要肩负起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


    然而,溥仪深知这看似尊贵无比的皇位背后,是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


    国内,民不聊生,革命的浪潮此起彼伏;国外,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妄图瓜分中国。


    此时溥仪身体虽年仅三岁,却也明白这局势的严峻,希望通过自己前世的记忆对中国做出好的改变。


    登基大典结束后,溥仪被众人簇拥着离开太和殿。


    望着紫禁城那重重宫门,溥仪心中五味杂陈。


    这看似辉煌的宫殿,不知还能见证这王朝多久的兴衰,而溥仪,又将在这历史的洪流中,书写怎样的篇章,一切都是未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