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 > 第120章 三级教育体系

第120章 三级教育体系

    当嬴昊解释清楚标点符号具体的用法后,几乎在场所有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光彩。


    “大王真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有人低声感叹,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和震撼。


    蔡琰站在一旁,目光灼灼地盯着嬴昊,心中非常的骄傲。


    她恨不得将这个过度优秀的男人拖走,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小黑屋教育。


    商鞅等人则更加冷静,他们深知嬴昊这些举措的意义。


    大秦日报的诞生,意味着大秦的每一个郡县乡都能及时了解朝廷的政策和天下大事,大秦的官吏再也不能蒙骗百姓。


    这种信息的透明化,将彻底改变中国古代皇权不下乡的传统格局。


    中国古代,皇权往往止于县城,乡里的事务多由士族豪强把持。


    所以古代都是皇帝和士族豪强共治天下。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士族豪强。


    门阀的形成始于东汉末年,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士族逐渐掌握了地方经济、文化和政治资源。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为了巩固统治,采纳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


    这一制度名义上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实际上却成为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中正官由地方豪强担任,他们根据家族背景、声望和关系来评定人才的品级,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到了两晋时期,门阀势力达到顶峰。


    东晋政权甚至被称为门阀政治,皇权几乎被门阀架空。


    门阀通过联姻、结盟和世袭官职,形成了庞大的权力网络。


    他们不仅控制了朝廷的重要职位,还垄断了地方的经济资源,使得皇权难以渗透到基层。


    门阀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皇权,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


    然而门阀的衰落始于南北朝时期。


    随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南方士族的腐朽,门阀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寒门子弟得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门阀势力进一步削弱。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完全成熟,门阀政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嬴昊显然不满足于皇帝和士族豪强共治天下,他打算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这是本王接下来的计划。”


    “一是利用大秦日报,让所有子民不被蒙骗。”


    “二是将退伍的大秦将士放到乡、里这些基层位置,掌握基层的民众。”


    嬴昊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大殿中。


    商鞅等人听得心潮澎湃,他们知道,嬴昊的这些举措将彻底打破士族豪强对基层的控制,让大秦的统治真正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商鞅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大王英明!”


    “此举不仅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能让百姓直接感受到朝廷的恩泽,民心必将更加稳固。”


    蔡邕点头附和:“大秦日报的推行,确实是一大创举。”


    “以往百姓对朝廷政令一知半解,如今有了报纸,政令通达,百姓也能明辨是非,不再受地方豪强蒙蔽。”


    田丰沉思片刻,补充道:“不过此举必然会触动士族豪强的利益,他们可能会暗中阻挠。”


    “大王,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李儒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冷峻:“田副总理所言极是。”


    “但大秦军队所向披靡,退伍将士更是忠诚可靠。”


    “若有豪强胆敢反抗,正好借此机会彻底铲除他们的势力。”


    贾诩则淡然说道:“大王此策,可谓一举多得。”


    “既能巩固统治,又能收拢民心,更能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


    “臣以为,此乃千古未有之良策。”


    就连甄逸这样的商贾世家代表,也不得不佩服嬴昊的才华和手段。


    他心中暗叹:“秦国的君臣、军事、制度和民心,都比关东各国强太多了。嬴昊此人,真是千年难遇的雄主。”


    大殿之中,群臣纷纷表态支持,嬴昊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嬴昊微微一笑,目光转向蔡邕,继续说道。


    “蔡副总理,你主管教育部,接下来的任务非常重要。”


    “你立即带人重新编写一批教材,内容要涵盖大多数流派,但一定要通俗易懂。”


    蔡邕恭敬地点头,随后问道:“大王,臣明白教材的重要性,但各流派思想纷繁复杂,如何取舍才能既全面又通俗易懂?”


    “臣请大王指点。”


    嬴昊略一沉吟,缓缓说道:“各流派皆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农家,皆有其独到之处。”


    蔡邕:“大王,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臣以为此乃治国之本,是否应作为教材的重点?”


    嬴昊:“儒家确实重要。儒家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适合培养官吏的操守和责任感。”


    “但儒家过于注重礼教,容易流于形式。”


    “教材中应突出其仁政和民本思想,让学子明白为官者当以民为先。”


    蔡邕:“大王所言极是。那法家呢?”


    “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是否过于苛刻?”


    嬴昊:“法家虽重法治,但其核心在于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家的优点在于强调公平和效率,适合用于制定法律和治理国家。”


    “教材中应取其法精神,让学子明白法律是治国之基,而非滥用刑罚。”


    蔡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是否与大王提倡的积极治国相悖?”


    嬴昊:道家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强调顺应自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其优点在于帮助官吏调节心态,避免急功近利。”


    “教材中可取其清静无为的智慧,让学子学会在复杂局势中保持冷静。”


    …


    嬴昊说完,目光坚定地看着蔡邕:“蔡卿,各流派思想皆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取其精华。”


    “教材编写务必通俗易懂,让更多庶民能够接受教育。”


    蔡邕深深一拜:“臣明白了!臣一定不负大王所托,尽快完成教材编写。”


    嬴昊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用之才,而非养一群只会吟诗作赋的闲人。”


    “大秦的未来,在于教育,在于民心。”


    群臣齐声应诺,声音震天动地:“臣等谨遵王命!”


    “大秦万年!”


    “大王万年!”


    大殿内,气氛热烈而欢快。


    嬴昊打开了剩下的两个木盒,一个木盒中整齐地摆放着六个光滑细腻的青花瓷,另一个木盒中则装着三面精致的小镜子。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男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青花瓷上,尤其是蔡邕,他对这些瓷器爱不释手,从远观到上手细细把玩,口中不住赞叹。


    “一蓝一白,真是完美之极!”


    “白色透明纯净,蓝色沉静大气,图案更是清晰华美,堪称鬼斧神工!”


    商鞅手持一只青花瓷碗,仔细端详其纹路,赞叹道:“大王,此瓷器不仅工艺精湛,更难得的是其釉色均匀,图案层次分明。”


    “臣曾游历各地,却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瓷器。”


    “此物若推广至民间,必能提升我大秦的工艺水平,甚至可作为贸易之宝,换取他国资源。”


    田丰轻轻抚摸着一只青花瓷瓶,眼中满是欣赏:“大王,此瓷器不仅美观,更显实用。”


    “其胎体轻薄却坚固,釉面光滑如镜,实乃巧夺天工。”


    “臣以为此物若能普及,必能改善百姓生活,甚至可作为朝廷赏赐之物,激励臣民。”


    李儒拿起一只青花瓷盘,细细观察其图案,笑道:“大王,此瓷器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既有山水之韵,又有花鸟之趣。”


    “臣以为此物不仅可作为日常用具,更可成为文人雅士的珍藏之物。若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大秦的文化繁荣,实乃一举多得。”


    嬴昊听着群臣的赞叹,微微一笑,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


    “此青花瓷不仅是一件器物,更代表了我大秦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底蕴。”


    “本王已命工匠加紧制作,未来将推广至民间,甚至远销他国,让我大秦的威名远播四海。”


    众人闻言,无不振奋。蔡邕更是激动地说道:“大王英明!此青花瓷必将成为我大秦的一张名片,让天下人皆知其精美绝伦!”


    嬴昊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大秦的未来,不仅在于军事和制度,更在于文化和工艺。”


    “诸位爱卿,务必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强盛而繁荣的大秦!”


    群臣齐声应诺,声音震天动地:“臣等谨遵王命!”


    “大秦万年!”


    “大王万年!”


    而蔡琰一开始就被那三面小镜子吸引住了。


    她拿起一面镜子,看到镜中映出的自己,淡雅的面容清晰可见,甚至连每一根发丝都看得清清楚楚。


    她心中一阵惊喜,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嬴昊见状,微微一笑,走上前搂住蔡琰,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琰儿,喜欢吗?”


    “本王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面小镜子。”


    蔡琰心中一阵甜蜜,但想到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便轻轻挣脱了嬴昊的怀抱,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大王,臣妾先告退。”


    说完她匆匆带上那面小镜子,准备去和自己的姐妹们分享这份惊喜。


    过了许久,蔡邕等人才注意到那两面小镜子的神奇之处。


    蔡邕率先拿起一面镜子,仔细端详,镜中的自己清晰可见。


    蔡邕不禁感叹道:“此物真是巧夺天工!竟能将人像映照得如此清晰,实在是前所未见。”


    田丰接过镜子,也细细观察了一番,点头附和:“确实神奇。大王,此物从何而来?”


    “莫非是西域传来的宝物?”


    嬴昊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此镜乃本王命工匠精心打造,采用了新的工艺,才能有如此清晰的效果。”


    商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吟道:“大王,此镜不仅精巧,更可视为国之利器。”


    “若能大量制作,或许可成为我大秦的一项财源。”


    嬴昊点头赞许:“商君所言极是。此镜不仅可作赏玩之物,更能为我大秦带来财富。


    田丰放下镜子,若有所思地说道:“大王,此镜虽好,但若流入敌国,恐被仿制。”


    “我们需谨慎行事,确保工艺不外泄。”


    嬴昊点头:“田副总理所言有理。”


    “不过我们大秦工匠部管理严格,不会出现泄密的事。”


    蔡邕抚须笑道:“大王思虑周全,臣等佩服。”


    “不过此镜既已现世,想必很快便会传遍天下。”


    “我们需趁此机会,抢占先机。”


    嬴昊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沉声道:“正是如此。”


    “商君,你即刻着手安排,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此镜推向各国市场。”


    商鞅肃然应道:“臣遵命!”


    郭嘉双眼放光,忍不住赞叹道。


    “大王,这真是神物啊!”


    “大王今天英武异常,光芒四射。”


    “我对您的敬仰,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王允等人对郭嘉这副嘴脸早已见怪不怪,只是微微一笑。


    嬴昊自然也明白郭嘉如此卖力拍马屁的原因——他想要一面这样清晰的小镜子,好回家过几天太平日子。


    毕竟现在郭嘉一听到夫人的脚步声,就会全身起鸡皮疙瘩,仿佛老鼠见了猫。


    嬴昊走上前,拍了拍郭嘉的肩膀,笑道。


    “奉孝,本王知道你对大秦的忠心,但在场的众位爱卿都是本王的心腹。”


    “本王虽然以你为知己,但也不能厚此薄彼。”


    “这样吧,本王决定抓阄,交给上天决定。”


    郭嘉心中暗骂:“老子什么时候成了你的知己?”


    “老子分明就是你的狗腿子!”但郭嘉脸上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笑容。


    嬴昊走到桌前,将白纸撕碎,写下两个“中”字,混在一堆白纸中,然后全部放入木盒,摇晃了几下,打开盒盖。


    “来来来,排好队,抽中‘中’的人可以拿走镜子。”


    “奉孝,你是本王的知己,本王让你第一个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