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她发现邑阳县这个地方真是不错,算是天盛国的交通枢纽。这里的商业很发达,人也都相对比较富裕,县令也是为民做实事的,就说路况比安平县好了不止一个档次。突然她就想在这里定居了。
想到就做,去牙行打听了一下,邑阳县的房子和铺子的价格。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还真是贵啊。在平官镇一个还算宽敞的商住一体的铺子,市场价三百五十左右,安平县类似的铺子再贵也就翻倍了吧。
可是到这里一个那样的铺子居然要一千两银子。而且还不容易碰到房源。她手里还有整二百两银子,也就能在邑阳县城里最偏僻的地方买一处还得修缮了才能入住的破小院子。
本来拥有二百两身家的周沁,本以为自己好歹也是个身怀巨资的成功女性。不曾想到了这里,突然就回到解放前了。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第55章 如意锅
周沁在商场里花了不到五百文,买了十个彩色玻璃花瓶,和五个玻璃流沙装饰摆件。给自己化了个中性的妆,换上定做的男装。
去了府城,距离京城最近的恭天府。彩色玻璃百两一个,玻璃流沙装饰摆件五百两一件打包卖给了最大的「奇珍阁」。
拿到银子的周沁回邑阳县,花了两千一百两银子,买了地段最好的临街铺子。前面三层小楼是铺面,后院是厨房,杂物间,储藏室等。花八百两买了一处带家具的三进的宅子居住,毕竟孩子们不能一直在空间里。
去牙行买了些人,都是死契。
何氏一家六口:何东夫妻,和他两儿两女。他们是家生子,主子犯了事,才被发卖的。何东帮着打理过外面铺子,能写会算,处世也比较周到。
按照这里的习俗给他们赐了名:何东赐名周福,大儿子十七周未,小儿子十一周来,大女儿十四周圆,小女儿十三周满。何东媳妇保留了她原本的姓名,叫李多多,称周李氏。
看着面前站着的一家六口,最后把目光锁定周福道:「我买你们一家六口,只是看上了你能写会算,懂经营之道。只要你们对我忠诚,不背叛我,我不会亏待你们。待你的小儿子周来年满十八,我可以去衙门把他的奴籍换成良籍。也允你周未将来的孩子年满十岁,可以将其中一个也换成良籍。」
周福一家子立即跪地叩谢,表示一辈子都只忠诚沁娘子一人。自古奴籍的子子孙孙也只能是奴籍。
他祖上就给主家做事,自己也从四五岁就跟着主家做事,做了三十多年,依旧是奴籍。
如今只要忠诚沁娘子,自己的后代就可以摆脱奴籍,自己也算对得起祖宗了。这是天大的恩赐。周福觉得自己遇到好人了。
「但是,如果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不忠,我也有的事法子让良籍的再变回奴籍。」
周福一家哪敢不忠,奴籍本就可以被随意发卖,有机会改换门庭,谁愿意一辈子伺候人,就算自己没机会,也希望儿子孙子可以。
周沁让周李氏负责厨房。其他人把宅子打扫了,自己找地方住。就带着周福和周未去了才买的铺子。
铺子周沁还是打算用来卖吃的,毕竟自古民以食为天。买的这家铺子原本就是做吃食的,需要改动的地方不多。铺子一楼有她提前放置的盆栽,文竹,栀子花,茉莉花,铃兰,杜鹃,玫瑰,海棠,小桂树,富贵竹……大大小小百余盆花。
「这铺子我还想卖吃食,卖火锅,格局布置我看了不用改,但是该修缮的地方还是要修缮一下,旧的,破损的,该换就换。这些花你看着安置。这是一百两银子,不够再来找我。动作快一些。我希望十天之内可以开业。」
火锅在这个时代的名字叫「古董羹」,但并不流行。现在是初冬,正是吃火锅的好时候。相信一定能赚一笔。
第二天一早周福就找到周沁。
「沁娘子,开铺子需要人手,您是打算买人还是僱人?」
「你去牙行,让他们带几个会做吃食的,会摆弄花草的人来我看看。宅子里需要的人手也一起都买了吧。」
牙行的人动作很快,下午就把人都带过来了。当周沁看着百十来个被带进来的男男女女,有点懵,但也很快就接受了。
周沁选了两个有点厨艺的男子,四个看着机灵的小伙子,两个会侍弄花草的,另外又挑了两个女孩子,四个婆子和一对父子。都是死契。
周沁对这些人都敲打了一番,只留下一个侍弄花草的和两个婆子,还有那对父子,其他的人赐了名后都让周福带去铺子里了。特意交待周福两个女孩放在铺子里专门接待全是女子的客人。人手肯定不够,让他自己看着再雇些。
自己留下的侍弄花草的叫赵狗子,专们看护二进院和三进院中间花房里的盆栽花朵。两个婆子分别姓张和姓陈负责洒扫。那对父子被赐名周贵和周成。周贵看大门,周成负责打杂和赶马车。看后门的?不需要,后门锁了。
第五天周福又来找周沁:「沁娘子铺子已经准备就绪,可以随时开业。我查过了三天后十一月十二是个好日子,宜开张。」
周沁:「货源都找找了吗?」
「找到了。」
「那就那天吧。银子手里还有吗?」
「回沁娘子,还剩二十余两。」
周沁又拿出二百两的银票递给周福:「拿去放在帐上,多备点不会有错。」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