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丫:「那年你不是开春就去了外婆家?二姐不是秋收后才去的外婆家?二姐不是出门不足四月就带回了妮儿?」
大丫此时只能摇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周母:「三丫你个白眼儿狼,我怎么也养了你十五年。你这是在干什么?恩将仇报?让我周家不得安宁?」
三丫:「到底是谁想搅得家里不得安宁?从前觊觎别人的说亲对象。现在又想觊觎别人手里的钱财?」
「娘,其实我很好奇,二姐怎么说也是你肚子里爬出来的,你到底是为了谁?连二姐的名声,性命都不顾了?」
如果说三丫之前的话只让张富贵怀疑,那现在三丫对周母的质问,让他肯定了。
说不上是什么滋味,起身和周奶奶,周父周母告辞,抱着孩子先走了。
…………分割线…………
冬去春来暖阳照,冰雪消融草木生。眼见着就是春耕的时节。
「沁娘子,那么大一片田地都是您的,一年能得万斤粮食吧。」正在后山和周沁熘达的周圆看到山下感嘆道。
「万斤?」周沁突然想起在袁爷爷培育出亩产两千多斤的优良水稻品种之前,水稻产量是很低的。在周家也只知道七亩田地养活一家子人根本吃不饱,至少原主就吃不饱。但粮食产量到底低到什么程度,她还真不清楚。在心里记下这件事。
见时间差不多了,两人才下山。
看过三个宝宝,吃过中饭,才去了前院,找了刘管事。询问了这里关于水稻产量的事。
刘管事的一番讲解在前,心里默默换算单位计算在后,周沁总算知道这个时候的粮食产量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石粮食,等于四钧,一钧等于三十斤,所以一石粮食等于一百二十斤。
一亩上等的田,亩产三石。也就是三百六十斤。而且每亩需要交十五分之一的税。也就是二十四斤。僱人种的话,自己能得税后的六成。也就是二百斤。而且这里说的是稻谷,碾成米就只有一百四十斤了。
六十亩良田,才能到八千四百斤米。当然还得是风调雨顺,没有病虫害的情况下。
第67章 少年
眼见着草地已经泛起丝丝绿意了。晚饭后竟然飘起了雪花。
看着窗外的落了地几乎站不住的雪花:「周圆,我要出门几天。」
在一旁给宝宝们做春衣的周圆顺口接道。「现在天气还冷,带着小主子们恐怕不妥。」
「我自己出门几天,带着三个宝宝不方便,宝宝们留在家。」
「沁娘子,您一个人自己出门?那不行,我得跟着伺候你。」
「你和满满在家带宝宝们吧,家里的事儿都交给你了,我不在,你得替我管好这个家。」
周圆一听任务重大啊,想了想还是说:「小主子们都很乖,而且他们身边也都有专门的伺候着,不用操心的。可是您一定要一个人出门吗?」
「嗯。一个人出门方便一些,我会尽快回来的。」
「什么时候出发?」
「明儿一早。」
「那我给你收拾行李去。」
周沁想说不用的,话到嘴边又什么都没说。
……
一辆简陋的马车行驶在太原府前往安平县的道路上,阳光洒在少年还带着婴儿肥的脸上,少年还是把身前的衣襟又拢了一下。这驾车是真冷啊。
早知道,应该先把骑马学会了。会骑马的话,是不是早就能看到他们了。
到了安平县,少年去「聚味斋」吃了午饭,点的大盘鸡,咸菜和米饭。菜还是那个味儿,小二还是那个小二。看来那件事,对他们没什么影响。真好。
少年吃了个半饱就离开安平县往下面的平官镇去了。
少年从未想过自己会「近乡情怯」,把马车停在平官镇外五里处,给自己做了好一番心理建设,才驾马车进了镇子。
路口第一家铺子「二丫小食」。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晚饭时间未到。里面只有一个客人在吃饭。
小涛看见有客人牵着马车来了。「客官请进,您找个位置先坐着,我先把马车给您拴好。」
「谢了。」少年把马缰绳丢给小涛迈步进了铺子。一看那吃饭的人竟然还是老熟人王童生。心里感嘆这还真的有缘分。
刚好三丫出来:「客官您这边请。」
少年扫了一眼柜檯后面看书的赵树。却是在问三丫:「有包厢吗 ?」
「有,在二楼,我领您去。」
上了二楼,进了包厢。
少年:「把你们店里的拿手菜给我上一点。」
「客官,我们店里主要是卖自选麻辣烫,滷肉和烤肉串。」
「麻辣烫?」
「这是我们家的特色。」
「那就给我来一份。还有那个烤肉串。」
三丫把菜单递给少年「我们自选麻辣烫里的菜品,您看看你需要些什么?」
少年接过菜单:不错嘛,和「如意锅」的菜单做的好像啊。却还是问道:「可是我点什么,你就给我烫什么?」
「是的,客官。」三丫笑的很得体。
「麻辣烫,这菜品不多啊,一样给我来两串吧。羊肉串大串的,也来两串。甜米酒一壶。先这样吧,不够再说。」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