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周沁每天都带着周圆姐妹和三小只吃草莓。周圆姐妹把草莓的皮,用小刀削下来均匀的平铺到纸上,等待自然风干。剩下的草莓就很少的一部分被碾成泥餵给了三小只,大多数都被周沁三人给吃了。
「沁娘子,这草莓真好吃,以后还有这好事,您还叫我。」周满一边削着皮儿,一边吃,一边说。
「好,下次碰到,我多买点,总行了吧。」
「姐,你说这皮儿上的小点点真的是种子吗?能种出来吗?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种子是可以长在皮儿上的。」周满问周圆。
「沁娘子说可以,应该真的可以吧。」周圆也不确定。
「大宝,啊~」周沁正拿着挖了一点草莓泥的勺子放在大宝的嘴前面,诱导宝宝张嘴吃。
大宝看看勺子,很给面子的:「啊~」张大了嘴。旁边两小只也「啊」「啊」「啊」「啊」的叫着,把嘴都凑了过来。活像三只张着嘴等待投餵的小雀儿。周沁很迅速的给三人一人餵了一小口。
「好吃吗?还要吗?」回应她的是三只小雀儿叽叽喳喳的欢快的声音……
「那就一人再来两口,不能再多了。」
……
第72章 大索貌阅
「沁娘子,听我哥说,明年太皇太后五十大寿,最近县里都在做『大索貌阅』。或许再有个把月,能就到咱们庄子上。」正在擦家具的周圆突然说道。
「』大索貌阅?』那是什么?」
「就是用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一种措施。清点户口,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上次『大索貌阅』还是天盛朝开国三年时候的事。到现在已经有快一百年了。』」
「也是周未和你说的?」
「嗯,我不知道什么是『大索貌阅,』就多问了一嘴。」
要定居邑阳县的时候,周沁就对邑阳县做了一些了解。它地理位置特殊,是南来北往的必经的两个县之一。因为靠近京城,商业繁荣,人口也多。从天盛朝一般县的只有几万,十来万的人口情况下,邑阳县有近二十万人口中就可见一斑。
所以这个时代的「大索貌阅」就和前世的「人口普查」是一个意思。
去年她就以置办产业为由落户邑阳。开了『如意锅』还置办了一处宅子,一处庄子。这个时代坐商,没千钱课税三十。如意锅开业至今,五个多月净利润近两万两,加上「火室蔬菜」的盈利。上缴的税也差多六百两银子,算是邑阳县纳税靠前,但也绝不惹眼,这些让她很安心。
周沁突然想起来:「那现在是不是得赶紧给宝宝们起名字了?不然到时候户籍上写着周大宝,周二宝,周小宝。咦~只是想想都浑身难受。」
「可不是该起名字了。三个小主子身边只有您一个至亲长辈。趁着这几天无事,您正好可以好好想想。」
「行了,我去翻翻书去。你们看好三个宝宝。」
从那天起,接连八天,周圆眼中的沁娘子,除了和宝宝一起玩,就是吃饭的时候,手里都要拿本书,睡觉也是半倚在床头,书卷落地后才能眯一会。平时都是手不离笔,笔不离纸的。每张纸写三个名字,八天硬是写了三刀纸,每人给起了近三百个名字。最终也没定下来用哪个?
哪怕是周沁心心念念要种的草莓,也是把种植的法子和注意事项交待给刘管事,就一点都不管了。
一直到插秧的日子,周沁才走出房屋,叮嘱刘管事,分配秧苗的时候,每亩地都要种上四分之一她带回来的良种秧苗。不放心啊,万一把后世高产的稻种都种在十五亩地里。收穫时候一量,其他四十五亩田都亩产了三石粮食,那十五亩田却亩产十六七石粮食。她要怎么解释?就算按照她的法子,平均亩产最低也能达到六石。那也产量翻倍了。不行不放心,还得亲自看着。这才出门「亲临指导」。
六十亩水田插秧,十五个人干了五天才干完。
周沁让刘管事打听的含沙量多的土地也打听到了,就在兴平县的王家村。和他们的庄子中间隔了一整个靠山村,算起来也挺近的。庄子上的旱地都是上等壤土地,含沙量少用来种西瓜虽然产量高,但是含糖量和品质都不如沙地种出来的。
对于喜欢吃西瓜的周沁来说有能力吃到更好的西瓜,怎么也不会委屈自己吃差一点的。
沙地周沁给出的价格是八两一亩比平时六七两一亩贵了很多。村民们出售的沙地的热情也比较高。王家村一共有开垦好的沙地一百多亩,要出售的已经达到了三十六亩。不是相邻的地,刘管家也找人花八钱一亩地的差价进行了置换,且对已经种了地的,进行了一定的补偿,总之卖地的,换地的都很开心。这三十六亩地更靠近靠山村,也方便他们管理。
西瓜籽是之前「如意锅」的客人从南边带来的。不过早就被周沁换成了商城买的精品西瓜种籽,且早就育上苗了。在等上十天就可以定苗了,只是一开始没想到能买到那么多地,只准备了十亩地用的瓜苗,周沁又赶紧让刘管事接着育苗。
刘管事是极其不贊成种那么多西瓜的,那玩意又不能当饭吃,种那么多,最后不都得烂在地里。不如用来种红薯,红薯饱腹。吃不了,便宜点总能卖出去一些的。奈何自家主子不听啊。
三月十六「大索貌阅」的人终于来到了庄子上。来人两个衙役,两个画师,一个负责登记信息的,共计五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