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咦,娘亲,你看看,这个好像是给你的。」乐乐拿着一个小盒子递给周沁。
接过盒子,周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玉佩,雪白没有一丝杂质,有着油脂的润泽。上面雕着如意祥云。后面刻着一个「沁」字。
周沁皱眉,这个萧景曜什么意思?但想了想,自己和他除了三个孩子,确实没有一点其他关系。又放下心来。把盒子放到一旁,孩子们睡着后,就扔进了空间。
腊月二十二这天,周沁搬家。
看着马车一趟趟的进进出出。村里传出周志高家的二丫要走了的消息。
吓得村长和周家族长以及三个族老,硬是把周沁堵到了村口。
「二丫,你这是要走?」作为周家的大家长,大伯爷只能率先开口问道。
看到他们着急的模样,周沁恍然:「怪我忘记和大家打招呼了。你们也看到了,我这里人越来越多。小涛都被迫把他的房子让出来,搬到铺子里睡了,可还是住不下。这不,前几天在镇上置办了一处宅子。我这只是搬家,等开春,土地化了冻。就回来盖房子。」
「当真?」
「当真,大伯爷,您放心,我答应您的事,我一定会做到的。」
安抚住众人,周沁才得以离开。
四辆马车,连人带东西搬了三趟。还好人多,半天功夫,就都已经整理妥当。
周沁将懒发挥到了极致。这处三进的院子仍取名「沁园」,自己住的还叫「」清风院」。
欢欢乐乐也有了自己院子「水果院」,开开心心则搬去了前院的「雅院」。
挨着「雅院」的是夫子和刘大夫住「兰院」。是的,刘大夫也来了。美其名曰和范夫子做个伴,顺便还能教乐乐识药材。
除了周沁的「清风院」,其他院子的名字都是孩子自己起的。周沁自然是乐得省事。
不用那么多人挤在一处,周沁这晚睡的很好。
因为很多人都留在的邑阳。平官镇这边的人手明显不足。过年的新衣还没做好,只得高价请了几个绣娘,赶制新衣。
周沁这两天往县里跑了两次,除了看新的铺子外置办了不少年货。
其他时间则是跑在杏花村,除了给村长,周家的族长和族老们送年礼外。就是和奶奶周淇聊天说话。更多的是回忆过往。
周奶奶现在不用人搀扶,也能下地走上一刻钟了。白日里睡觉的时候也在减少。笑容也多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所有人过年的新衣可算是做完了。
二十九这天,周沁拉了车半马车的衣物回了杏花村。周奶奶,周父,周大哥一家子四口,小涛还有已经出嫁的周淇一人都得了两身新衣。都是京城那边送来的上好的料子做的。小春妮儿还得了一件白狐皮做的小斗篷。一家人都很高兴。
上午的时候,刘大夫来给周奶奶请了平安脉。刘大夫说周奶奶身体回复的很好,只是还是应该少思少虑。
下午离开的时候,周父突然说:「明儿你和孩子们回来过年吧。」
周沁一愣,心里很是意动,还了说了句:「我都嫁过人了,哪有回娘家过年的道理啊?」
「你不是都和离了。再说了孩子们也都跟你姓了周。都还是我们周家的人。」
周沁还是拒绝了。因为她看向奶奶的时候,奶奶什么都没说,没有贊同也没有反对周父。
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心里不难过是假的。
第122章 尝尝酒什么滋味
「不了,总不好留范老夫子和刘爷爷两人在镇上过年。」看到周父眼里的失落,周沁又说道:「初一上午我就带孩子们回来。」
周父这才高兴。上了马车,周沁才沉下脸来。不知是不是自己多想。她最近越发觉得周奶奶看着她的目光很复杂。有时是不解,有时是哀伤,有时是质疑,有时又好似很无奈……
年三十这天一大早。周沁带着孩子们打扫自己的房间,看下人们贴对子,贴窗花。在廊檐下挂上大红的灯笼……
给孩子们洗了澡换上新衣服。
周沁母子五人和范老夫子,刘大夫,一起吃的团圆饭。
欢欢作为长姐,带着弟弟妹妹们给母亲,范老夫子和刘爷爷,一一磕头,说吉祥话,拜年。
刘爷爷不敢受那三个孩子的跪拜。在范夫子的示意下才忐忑的接受了。红包自然给了更大的。
年夜饭也很丰盛:玉米排骨汤,梅菜扣肉,红烧肉,清蒸鲈鱼,手撕椒麻鸡,糖醋里嵴,咋丸子,拍黄瓜,白灼菜心,羊肉萝蔔汤。
范夫子和刘大夫,一边说着菜好吃,一边贊着够味。喝到兴致浓时。
「来,言川,言泽,尝尝这酒的滋味。」范夫子桌子用干净的筷子蘸了点儿,递给开开心心。
周沁连忙阻止:「夫子,开开心心还小。」
「嗯,我知道,尝尝不妨碍的。」
「开开心心太小了,还不能饮酒。」
「不让他们喝,让他们舔舔,尝尝酒的味儿。」
周沁看向刘大夫:「刘爷爷,您是大夫,这酒……」
「无妨,有我在呢。」
「那也不行。等开开心心长大了,你要他们喝多少,我定不拦着,可现在不行。尝也不行。」
饭桌上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眼见着范夫子和刘大夫的脸色都有点不好看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