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那些大户人家的姑娘学些什么他们并不在意,但是后面的刺绣,大家都是心动的。他们也是听过哪个村的儿媳妇会刺绣,能赚不少的银钱。一个会赚钱的儿媳妇,在婆家的日子肯定也会好过的多。
周沁能感觉到几个老头的兴奋。可是族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咱们周家的情况,没有一户人家有余钱供儿子,孙子进学堂,哪里会捨得花钱让女孩子去读书。家里条件实在不好的,四五岁的女孩子就开始做家务,带更小的弟弟妹妹了。让女孩去学堂,家里的活儿谁干?」
第131章 大盘鸡
这个问题周沁也是之前就考虑的。
从那一沓纸中翻出几张纸,接着说:「先说咱们周家的孩子,五岁以上,十五以内的孩子必须进学堂,无论男女。早上,晌午都在族学吃。」
「一天在族学吃两顿饭?」族长问道。
「这样各家的支出会不会太大了?」三伯爷质疑。
周沁微笑着看着他们:「咱们周家入族学的孩子。第一年所有费用全免。」
「什么?」一屋子人,除了周圆静静的听着,其他人都一脸震惊的看着周沁。
周沁看着他们坚定的点头:「没错,不收束脩,笔墨纸砚免费,吃饭也免费。」
九叔爷提醒道:「二丫头,你要知道,周家五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孩子,大概有二十多人。可是咱们族里现在什么族产都没有。这钱怎么来?」
「钱的事情我会想办法。但是,进来族学,想浑水摸鱼是不行的。每个月夫子都会对孩子们进行考核,一成或者两成名列前茅的孩子有奖励。但是次次考试都在最后的孩子,如果不是天生的不适合学习。那这个孩子就会被劝退。
适合读书的,又想科考的,族里会供他们科考的一切费用。不合适,或者不想科考的,会让他们学技术。技术学成后,必须为族里做事三年。」
周淇问道:「姐那一年后呢?」
「一年后看情况,会有适当的收费。」
「如果第一年不收钱,后面再想收钱,恐怕会比较难。」
「不会,他们会心甘情愿的交钱,送孩子们来上学堂。」
众人疑惑的看着她。
但是周沁这会没打算回答:「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
时间过得很快,年味儿还没结束,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县里每年的元宵节都有灯会。
周沁的性子是不大喜欢凑那种热闹的。可是几个孩子不知怎么知道了,都吵着要去。周沁想了想,来了这里几年了。年年的元宵灯会,七夕灯会她还真没参加过,也有点好奇,想想也就同意了。
即便这样,四个孩子的课业,也没停。上午范夫子给四人上完课,考教过,才放四人回了后院。
中午吃过午饭,四辆马车才晃晃悠悠往县城方向去。除了周沁这边的十余人,同行的还有周大哥一家,周淇两口子和周涛,麦苗。
到了县城在提前订好的客栈里休整了一番。就步行到「聚味斋」吃晚饭。
「聚味斋」这处灯会最繁华的一段,二楼刚好能看到街上正在搭建的展示台,和戏台。
他们明里一行二十二个人,要了两个包厢。周家人一个包厢,周圆,天五,小桌子等人在隔壁包厢。
周沁这边点了一桌子菜。同样的菜,隔壁也上了一份。
周沁看到「大盘鸡」心生感慨。这还是她怀着三个宝宝的时候,第一次来县里,第一次在他家点的第一份菜。结果还一口都没吃上。
这次她只点了这道「大盘鸡」,就把菜单交给了其他人。
饭菜很快上来了,周沁夹了一块儿鸡肉给周淇:「还记得我第一次来县里,晚上带回去的鸡肉吗?就是他家的。」
周淇回忆道:「嗯,我还记得,那天我和奶奶小涛一起吃的 ,那是我第一次吃酒楼里的菜,当时只觉得那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鸡。」
周涛也说道:「我也记得,喊你和我们一起吃,你却跑了。最后还是我和三姐,奶奶一起吃的,是真的香啊。」
周沁想想也觉得有趣:「说起来,也是有意思的。这家『聚味斋』我之前来了三次,每次都点了这道大盘鸡,可是每次都没能吃上。」
周淇看向周沁:「二姐,后来还来过?」
「嗯,第二次来这里踩点,第三次我就从这里的后院跑了。」周沁说的坦然。
挨着周淇坐着的赵树却是有点尴尬:那两次,都是他和二姐一起来的。
显然,周淇也想到的。转头看了赵树一眼。赵树给周淇夹了一块儿酥香鱼:「尝尝这个,我瞧着你应该会喜欢。」
周沁看着二人的互动,突然也想到了那一茬,笑了笑夹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今儿可算是吃上了。味道,口感确实都不错。」
鸡块味美,鸡皮油脂丰富,糯糯的,肥而不腻。土豆也烧的软烂入味。很不错。
因为都惦记着楼下街上的小吃,大家都只吃了半饱。就让小二把桌子上的吃食都撤了。又要了些茶水点心。等着灯会开始。
六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玩的开心。一岁多的春妮儿软软糯糯,正是好玩的时候。最喜欢跟在乐乐屁股后面追着喊姐姐。
春妮儿毕竟还小,吃完饭,又疯玩了一会,就有点闹觉了。周沁让周圆把被大嫂哄睡了春妮儿带到隔壁包间睡一会。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