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两银子,还包括我儿石头,买书籍和笔墨纸砚的银子。算下来一个月至少也得一两银子。
还有我家两个使唤丫头的工钱一个月六钱银子。
所以经我手的银子并不多。」
周父也不是傻的,立即对李家族长说:「确实如此。」
「而且,我家人情往来也多,我能攒下的银子就更少了。一个下来,常常剩不到一两银子。」
李二柱更不干了:「李春兰,你到底啥意思。娘的孝敬银子,你这是不想给了?」
李春兰没理他,继续对族长说:「九叔公,我愿意给我娘孝敬银子。但一千两我实在没有。
我愿意按照李家村的规矩,每年给我娘一两的孝敬银子。
但是,我以后也不能逢年过节,回来给我娘送节礼,我愿意每年在多给我娘二两银子。」
不知内情的,听李春兰这么说,都觉得李家这姑娘没白养,一年给娘家三两银子,瞧着夫家也没意见,这十里八村也算独一份了。
李二嫂马丫蛋:「不行,你那么有钱,一年只给三两银子怎么够?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周父虎着脸说:「我周家的媳妇,还用不着你在这里大呼小叫。
我周家有钱,那也是老头子我的,我老头子只要一天没死,谁敢打老头子我银子的主意。
我马上给我二闺女去信,让她回来给我主持公道。」
周家二丫的事,现在县里都传遍了。
二丫那是一品夫人,女人堆里顶尊贵的人了。马丫蛋马上不做声了,却推了推李二柱。
李二柱也怕啊,那女人是个连她娘都敢送进大牢的主,儿子,女儿不是太子,就是皇子和公主。
周涛嗤笑一声:「爹,也不用这么麻烦,我二姐和县令夫人姐妹相称。
二姐上京之就特地和县令王大人,打过招呼。我这就让人去县里跑一趟。
我想有二姐这层关系在。县令大人不会不管的。」
「涛子,我这就去县城。」周涛话音刚落,一个和小涛玩的不错的少年便站了出来。
「那就麻烦虎子哥了,你赶我哥的马车去,院门外那个就是。」小涛说道。
「好嘞。」说着那小伙子就要走。
一听要找县太爷,李母和李二柱两口子都慌了。李家的族长和村长脸色更不好了。
毕竟村里有什么矛盾,都在私底下就解决了。
这要是逼着出嫁的闺女,要天价孝敬银子的事儿传了出去,往后谁还敢娶他们李家村的姑娘。
「那位小哥,咱们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村长和族长连忙让人拦住虎子。
第244章 搬家
李二柱是怎么想的,这张口就能找来县令的人,也敢得罪?
「刘氏,你闺女的话,你也听到的,闺女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以后还要在周家过日子,你真要逼得她在周家没法做人?」
李母听到周家要报官,就已经吓得不轻。此刻二儿子两口子又一副鹌鹑样……
她只能点头:「就按春兰说的办吧。」
李二柱两口子都不可置信的看着李母:「娘。」
李母:「要不怎么办?周家小子都要去找县令了。我还不想坐牢。」
最后在周李两族族长的见证下,写下文书。
先是写明今日的事情原委。
然后才写道:出嫁女李春兰,每年给李母三两银子的孝敬钱。其中包括了逢年过节的节礼。除此之外,娘家一切的事情与她无关。
李春兰从周涛那儿借了未来五年的孝敬银子——十五两,当着众人的面儿交给了李母。
第六年的孝敬银子,她会托人把银子交给李家族长,由李家族长把银子给她娘。
文书写了六份,两家族长,李母,李家三兄妹一人一份。
最后两家族长和族老都跟着签字画押,做了见证。
周家这边四个老头如今都会写自己的名字,而李家只有族长会写字。
两下一比较,周家人的郁气也消了很多,平白生出一种我会写字的自豪感来。
事情都解决了,李春兰就和周家人一起回杏花村去。
临走时,李春兰只偷偷给大嫂递了话,让她第二天去一趟杏花村。
却完全不去看李二柱两口子,和她娘难看的脸色。
回到杏花村,李春兰才知道麦苗也和家里闹翻了。还是直言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
原因竟和李春兰娘家几乎一模一样。差别在,和麦苗要孝敬银子的是她奶奶。
妯娌俩抱头痛哭。
周家的四个男人(哦不,是三个。小石头还太小,只能算是男孩。)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周父只能敲打了两个儿子半天:什么媳妇都是为了他们才和娘家闹翻的,以后他们不可以让自己的媳妇受委屈云云……
周家族长也把开开托人送来的信件,给周涛看了。
周涛斟酌后说道。他们都可以去,每人都可以带两三个机灵,本分的晚辈去。
闻言,四个老头都高兴坏了。恨不得现在就回去收拾行装。
和众人约定好了出发时间。周涛就带着麦苗回县城了。
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二姐写信。
把家里的事,以及族里的族长和族老要进京的事一併说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