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看着皇帝的神色,狠下心来,接着道:「我原先想着,先放在身边养上几年,待舒宜里氏的风波过去了,我从宗室里指人也好,送她回海子也罢,左右我能护上一天,便尽力护上一天。若是宗室里的人嫌她是罪臣之后,门楣不光,我硬陪上一张老脸,让她余生平安顺遂,也没什么不可以。」
老太太素来是个刚强的人,只是养尊处优日久,皇帝又孝顺,待人接物也宽仁松泛。太皇太后出面将摇光指给宗室,未免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宗室们顾着太皇太后的面子,绝不会苛责了她。若是回了海子…先前苏塔也说过,郑济特氏族人大多安置在海子,那里有广袤的草原,有牛羊,有望不到头的芬翠,有她的郭罗玛法与郭罗玛玛。
无论哪一种,都似乎比,留在这万仞宫墙中要好。
皇帝头一回发现,自己虽然坐拥天下,君临四海,却无路可去,无措可施,只能困囿于这四方围城,终其一生。
末了,皇帝垂眉敛目,恭敬道:「孙儿知道了。」
李长顺随着皇帝从慈宁宫出来,芳春送到阶下,皇帝颔首道谢,便被人簇拥着出慈宁门了。
这程子机务繁重,皇帝一连几日都没睡好觉,刚回养心殿,弥勒赵便带着人奉上膳牌,密密麻麻都是臣工的名字。议事议了一下午,大人们进进出出,俨而有序,流水似的走了,主子爷还端端正正坐在炕首,纹丝不动。
打发完前朝的大人们,还有六宫的主子。养心殿的灯渐次张起来,回环出耀目的辉煌。一日要见两次的弥勒赵遇见谁都是笑嘻嘻的模样,此刻亦是领了一班小太监在廊下候着,等皇帝进了酒膳再捧盘子奉送进去。
德佑此时没有在皇帝跟前伺候,站在廊下看天色,弥勒赵索性上去同他搭话儿,先互相问了安,「您瞧天呢?」
德佑也笑,「得闲了胡想,觉着今年冬天格外冷似的。雪断断续续的下,成天儿都是阴阴的。」
「可不是嘛。」弥勒赵觉得他说得很对,「天儿不好,人瞧着也不顺序。夏日里老爷儿在天上晒得人发慌,现在还挺想怹老人家,嘿!什么事儿!」
德佑隐约明白他意思,说不着急,「我瞧着,放晴了几日,尔后雪下得更猛,能不能承受着,都是各人的道行,毕竟主子爷八方六面通听,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弥勒赵笑了笑,「谙达说得是极了。」便领着他的跟班们,越过门槛,悄无声息地进东暖阁去。
今日还是叫去,故而差事当得快。李长顺两指一曲,给他的老兄弟比个手势,弥勒赵不用看也知道万岁爷这几日心情不是一般的不好,御前的人当起差来都觉得黑云压城,一个个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他如今来送牌子,生怕走动的声响大了,惹恼了万岁爷,那就真是殃及池鱼地褶子了,偏偏他还是被殃及的第一条鱼。
眼见着胖乎乎的赵总管跟条鱼似的游进去又游出去,李长顺吊起的一口气才好容易松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觑了觑,见匣子里的摺子已快见了底,这才敢出言劝谏:「主子辛劳,万望保重圣躬。茶膳房备了杏仁乳酪,冬日里喝最相宜。主子尝尝?」
皇帝却并没有答话,一行硃批逶迤往下,才撂笔搁在一旁,将摺子封好了,问:「什么时辰了?」
李长顺对了对自鸣钟,「回主子话,酉时已过了一刻了。」
皇帝抬眼,李长顺会意,让东暖阁里侍奉的皆退了出去。皇帝沉吟了会子,直起身来站在明窗下,其实看不清什么,只能看见模糊天色里隐约的檐宇。他的一颗心也如同这夜色,暗茫茫的,想要放下,却根本放不下。
外头似乎开始落雪了,沙沙的雪珠子落在琉璃瓦上,跳得远远的。那时他与她说复卦,一阳始生,万物光明。可是她却被困在了这个冬天,不知道春信何时会来。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皇帝忽然说:「我要去瞧一瞧她。」
李长顺骇极了,匆忙跪下,将脑袋深深地垂下去,说主子三思,准备了一车轱辘的话要劝,皇帝却早已经越过他,抚袍出门了。
李长顺跟在皇帝身后,大气儿也不敢出。原本圣驾出门,身后是要跟数十人伺候的,在廊下站班的都没想到皇帝会骤然出门,一骨碌打起精神来准备跟着,却看见狼狈的李大总管匆匆忙忙地从东暖阁跟出来了,一面狠命朝他们摆手。德佑会意,说不必跟,「今儿这事,你们眼睛、嘴巴,都得学乖些。」
众人应下,四儿凑上来往远处看了看,只见皇帝走得急,人已经早早出了养心门,不知向哪边去了,四儿啧了两声,说:「罕见,罕见。」
德佑抱着他的拂尘,如常地站在门口,慢慢道:「风雪落下来了。」
作者有话说: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诗·邶风·北风》
第38章 霜深犹忆
皇帝裹着大氅, 静默地走在前头,他步子却快,养心殿与慈宁宫也不远, 只消几步,就能望见慈宁宫角门旁的灯。
皇帝站在门前,那门开了条缝,泄出流水一样的灯光。他盯着门缝看了许久,思绪却乱糟糟的,极冷的雪花贴在面上,倏忽便化了, 呼吸之间, 升腾起一股白气,像是九秋的寒霜。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